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9月29日上午,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会上,授予梁建英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记者周光辉)
梁建英
梁建英:与高铁一起驰骋的女设计师
从一个技术员干起,连连挑战“世界级”研发难题
1995年,梁建英从上海铁道学院毕业,来到四方机车车辆厂(中车四方的前身),当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从最基础的电气系统设计干起。“我以前从来没有设想过,有一天会当上总工程师。
我只是想做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到今天也是这么想的。”梁建英抱着这种朴实的想法一路走来,却走到了整个企业技术团队的制高点,她将这种成功归结于“机遇+平台+努力”:“随着国家的战略调整和铁路网中长期规划的发布,我们赶上了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机遇,又有中车四方这样一个鼓励创新的平台,加上个人的努力,才会有今天的成就。”
△图为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高速动车组车体生产线
尽管梁建英刻意低调,但记者调查采访时发现,1996年她的实习期尚未结束,就当上了一个“小头目”,带着十几个人攻关。“那只是一个很小的项目,我们有个发电机组,要给调速器和柴油机做配台,我是搞电气的,专业也比较对口,就承接了这个任务。”梁建英说得云淡风轻,但一个刚就业没多久的实习生就被安排当一个项目的负责人,这大约是她个人能力最早的绽放。
实践证明,在中车四方这样一个重视创新发展、致力于打造高铁“人才硅谷”的舞台上,梁建英挥洒出了一段同中国高铁同步驰骋的激情岁月。
22年来,她始终奔跑在中国高铁研发的最前沿,亲历中国高速列车从“跟随”到“领跑”的飞跃发展,连连挑战“世界级”研发难题,不断丰富着中国高速列车的产品谱系:2007年,主持研发时速200-250公里长编组座车(CRH2A)、卧铺动车组(CRH2E),突破了动车组编组形式、牵引制动性能及双弓受流等技术难题,提升了动车组的平稳性及乘坐舒适度,填补了世界高速动车组长编组卧铺领域的空白;
2008年,担当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主任设计师,最高运营时速达380公里,这是当时世界最高技术等级的高速动车组;2010年,主持原铁道部重大项目——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CRH380AM)的研制,创造了每小时605公里的实验室最高试验速度;
△图为CRH380AM
2011-2014年间,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基于永磁电机牵引系统动车组的研制,引领世界高速列车牵引传动技术的升级换代;2015年,主持研制的CR400AF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实现了不同车辆平台的互联互通和部件互换,将成为中国高铁下一代的主力车型,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梁建英带领技术团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先后主持了十余项国家、原铁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重大项目的研制,取得一系列国家级创新成果,形成了系列化、谱系化的中国高速列车产品平台。
女人的韧劲和细致,让她在男人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当高铁在中国成为连续的年度热词,这个行业的管理者和设计师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里,梁建英无疑格外受瞩目。
“上大学时,全班100多个人,女生不到十人。在我们单位里,技术人员的男女比例,大概是7:3。”对于屡屡被提及的性别差异,梁建英已经习以为常。她也承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女人应该相夫教子;在技术工程领域,女性的逻辑思维要比男性弱一些。
但聪明如梁建英,却在这个男人的世界里发挥出了女人的优势。“做技术工作最忌浮躁,必须能沉得下心,坐得住,有坚决完成任务的恒心。”梁建英说,在这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有韧性和忍耐性。
△图为梁建英
当初,CRH380A在试验阶段时遇到了牵引力的问题,技术人员一直在调试软件。一遍、两遍、三遍……问题还没解决,有的人已经有些毛躁了,梁建英心里也急,但作为主任设计师,她得稳住大局,只是用平静的声音告诉大家:“别急,再来一遍!”
“2010年12月3日上午11:28,CRH380A在京沪高铁先导段跑出了每小时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第一速!当时,我们技术团队成员分散在列车上的各个定点区域做监测,大家都克制着内心的激动,等到任务结束,列车停下来,我们才爆发出一阵欢呼!”
至今,那个历史时刻的每分每秒都深深地铭刻在梁建英的脑海,“或许与你们的想象不同,技术人员不是总有那么多的兴奋点,有些东西已经长期潜移默化地成为我们的一种内在行为模式。但在整个高铁速度提升过程中,每一个高点出来的一瞬间,都是一个历史难忘的时刻。”
梁建英独特的女性细致也在同事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高级工程师冯永华告诉记者,梁建英在担任总工程师之后,一般不会再参与一些很具体的研发设计,但她却能做到对技术细节观察入微,“有一次,她指着我工作手册上的一个转向架驱动装置的定位尺寸说,这个尺寸与另外一种型号的车是一样的,让我做一下技术分析。我仔细对比后发现,果然数据是一样的。真是对梁总佩服得不得了。”
2015年,梁建英带领技术团队到兰州“百里风区”做列车抗风沙试验,在高达12级风的特殊环境下验证列车是否会出现倾斜,一边采集数据一边现场分析列车在此种情况下该停车还是提速。那天,梁建英不停地在整列车厢里来回走动,体验车辆的舒适度,她不时地提醒已经完成任务的同事赶紧休息,自己却一直走动到次日凌晨3点。
她的细心,让她在做方案设计时考虑得更完善;她的韧性,让她在面对失败时毫不气馁。大约正是因为如此,让她带领着一群爷们一次次攀登上了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的高峰。
“女汉子”一直在路上,创造不一样的高铁风景
高速列车的研发过程是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在CRH380A的研发过程中,国际上没有经验可资借鉴,梁建英带领团队在京津、武广、郑西高速铁路上进行了两年多的线路试验研究,历经450余项仿真计算、1050余项地面试验、2800余项线路试验。
据同事崔志国回忆,有一次线路试验段位于一处完全未整修路面的野外,路轨两侧都是砂石,CRH380A跑一趟下来,轮子上布满了细小的沙粒,导致了不正常的震动。即使身为主任设计师,梁建英也会和技术人员一起,每天晚上钻到车厢底下,仰着头清灰,呛得满头满脸都是。
△图为梁建英带领技术人员检查工作
据了解,CRH380A整体设计体现了十大系统创新,包括低阻力流线头型、振动模态系统匹配、高气密强度和气密性车体、安全可靠的高速转向架等,“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以时速300公里运行时,人均百公里能耗仅为3.64度电,相当于客运飞机的1/12、小轿车的1/8、中型客车的1/3。”梁建英对此十分自豪。
正是以此为节点,中车四方形成了181项专利、189项标准,设计团队将“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了从“跟随”到“领跑”的蝶变。
2014年,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开始筹建。“这是一次强强联合,不是一方要依赖另一方的合作。”梁建英在谈判中一步步让对方意识到,中车四方对所有的轨道交通产品非常熟悉,而德方擅长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只有各展所长,才能共赢。
“早些年我们与别人进行技术交流,根本不知道切入点在哪里。而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掌握全局,我提出自己的技术需求,还能指出对方应如何满足我们在技术性能方面的要求。这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图为高速动车组在交车线上整装待发
高铁连通中国城市形成网络,梁建英的人生也随之实现成长和丰盈。在她看来,高速列车的研发永无止境,机遇也如列车一样永远运行在轨道上。而她自己,一直在路上,平均每周出差一到两次,在母亲和女儿的角色中便有些亏欠。
“女儿13岁了,早已经习惯生活中有没有我都行。”梁建英说,其实孩子倒是挺理解她的,只是她自己很有些遗憾,因为缺失了很多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和体验。
但在同事眼中,这个“女汉子”也有不少“小女人”的情怀。她看到同事养的仙人球很漂亮,就会每天早上都去人家办公室观赏一会儿,直到后来实在忍不住对美的眷恋,也央求同事帮自己栽了一盆,带回办公室细心侍弄;她每天会给自己泡一杯大枣水,问她有什么讲究,她会美美地告诉人家她的“秘密”:“我婆婆告诉我的,每天三颗枣,青春永不老!”
2000年,四方机车车辆厂(中车四方的前身)曾向斯里兰卡出口了第一批内燃动车组,这是我国当时出口海外最大的一笔订单。梁建英作为电气系统的负责人亲自去交车。“站在斯里兰卡首度的天桥上往下一看,全是我们国家的车,当时真是涌起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伴随梁建英至今,是她立志要做中国轨道交通行业领跑者的动力源泉。(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王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