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庆亮生前在茶园察看泰山极顶茶生长情况。
2016年7月24日,正值壮年的苏庆亮因突发心肌梗塞,将生命定格在46岁。他的突然离去,让大陡山村陷入一片悲恸之中。
苏庆亮,生前曾先后担任泰安市岱岳区天平街道大陡山村党支部书记、区扶贫办副主任,其中在大陡山村任职长达21年。在他的带领下,大陡山村由一个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村变成了闻名泰山南北的“全国绿色小康村”。“苏书记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他却说没就没了。”“他就是个‘拼命三郎’,为了大陡山村脱贫致富,他搭上了一条命!”出殡那天,大陡山村上千名群众涌上街头,自发地为他们的好书记送别,好多村民泪流满面、哭声一片,发自肺腑地念叨着苏庆亮的好。
为了家乡脱贫,他三下基层,一干就是二十一年
1970年4月,苏庆亮出生在天平街道大陡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91年4月,刚满21岁、风华正茂的苏庆亮跳出农门,到原天平乡机关担任乡党政办副主任兼团委书记。看到积极上进的儿子有了一份体面的职业,老实巴交的父亲脸上乐开了花,街坊邻居也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夸奖苏庆亮长出息,将来是个有前途的好“苗子”。
正当苏庆亮踌躇满志准备在乡机关展示青春才干的时候,乡党委领导找到他,动员他返回家乡大陡山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那时的大陡山村,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村、乱村、差村,三年换了两任党支部书记,都没有摘掉“穷乱差”的帽子。乍听到党组织让他离开机关回村任职,苏庆亮心里也有些舍不得,但一想到家乡的父老乡亲还过得那么穷,一种天然的责任感涌上心头,他坚定地听从党组织安排,当天就回到村里任职,挑起了带领大陡山村 “脱贫突围”的担子。
见到回村任职的儿子,曾当过生产队长的父亲满脸的不乐意:“儿啊,你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村里换了几茬都干不好,你怎么能丢下乡里的安稳工作,来这里捅马蜂窝!”
“爸,你我都是共产党员,也都是大陡人,是党员就要为家乡担起责任,我们总不能眼看着大陡山这个马蜂窝乱下去不是?”苏庆亮不仅说服了父亲,还动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父亲做他的参谋和顾问。打那后,通情达理的老父亲坚定地站在儿子一边,默默地支持着儿子的工作,直到21年后儿子英年早逝,他强忍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痛,依然坚持着为儿子送上最后一程。
放弃舒适的机关工作,下沉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农村基层,苏庆亮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村庄发展很快踏上了快车道。
大陡山村一角
2009年,全省统一组织面向优秀村干部招考乡镇公务员,苏庆亮以优异成绩被录取。接到报到通知,他心里却纠结起来:“是为了个人前途重返机关工作,还是继续留在村里为全村父老乡亲服务?”当时,正值大陡山村集体发展爬坡追赶的关键时期,很多发展项目刚刚起步,这让他去留两难。消息传到村里,群众都担心他们的好书记被调走,便推选了十几名代表到天平街道办事处“上访请愿”,说什么也要把他们信服的“当家人”留下来。看到群众对自己这么信任,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促使他主动向区里、街道提出申请,志愿继续留在村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经过区、街两级协调,苏庆亮继续留村任职。
2011年11月乡镇换届时,苏庆亮因工作突出被选拔为天平办事处副主任。面对又一次返回机关工作的机会,他心里依然放不下大陡山村的发展,再一次向组织提出了留村任职的申请。有人曾问苏庆亮:“你到底想不想离开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他说:“我当然想离开,离开这个岗位我起码能睡得着觉。但看到我们村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群众又这么信任我,又舍不得离开。” 就这样,为了家乡脱贫,他三下基层,一干就是21年,直到大陡山村彻底脱贫,成为泰山脚下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2016年3月,岱岳区委、区政府为了更好地推动扶贫攻坚工作,把大陡山村脱贫致富的经验推广到全区,任命苏庆亮担任扶贫办公室副主任。面对“小康路上不能有一户掉队”的扶贫目标,他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区17个乡镇的82个贫困村,为精准扶贫工作东奔西跑,殚精竭虑,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上一篇:用生命坚守一份“钢铁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