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解决“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已经成为目前刻不容缓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青岛市始终把养老服务作为民生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按照青岛市提出的
“老有颐养”目标,每年把发展养老服务业列入市办实事。通过不懈努力,青岛市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9073”养老服务格局。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青岛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曹勇。
养老政策体系渐趋完善
青岛市是全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基数大、程度高、高龄化态势突出的少数城市之一。到2016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68万,占总人口的21.3%,高出全国5.2个百分点。80岁以上高龄老人26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5.5%。
“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召集人、25个部门为成员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每年把养老服务列入市办实事。
”青岛市民政局局长曹勇介绍,2015年5月1日
《青岛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从发展原则、规划与设施建设、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出规定。 2016年4月市政府印发
《青岛市促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若干政策》,在土地、融资、人才队伍等方面制定30条具体扶持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医养结合加快发展。
去年12月6日,青岛市政府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作出了系统性筹划和安排,在构建“颐养青岛”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养老设施建设不断推进
截至2016年底,青岛市建有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345个,覆盖了100%的城市社区和72%的农村社区,参与活动的老
人3万多名;具有助餐功
能的日间照料中心 249
个,助餐老人7000多名。
“目前全市养老总床
位6.33万张,千名老人拥
有床位38张,在副省级
城市中位居前列。 ”曹勇
介绍,市政府大力推进养
老机构建设,2014年,全
市8处社会福利中心建
成并投入运营,集孤老供
养、孤儿养育、优抚保障、
社会养老、救助管理功能于一体,每处床位 800—1400张。
2015年,投资3.7亿元实施青岛市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床位1465张。2012年以来,调动社会力量兴建养老机构53万平方米,吸引社会投资14.4亿元,民办机构成为养老行业生力军,全市民办养老机构数和床位数分别占养老机构总数的90%和76%。
曹勇介绍,养老机构社区化、小型化、连锁化,社区、居家、机构多种模式融合发展是青岛市
“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建成的30处小型养老机构,可满足1000多名老年人就近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至少为1200多名居家老年人提供了便捷、多元的生活照料,在全市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老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养老。
困难老人居家养老全覆盖
“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着力提升民生保障工作。
”曹勇说,2014年以来,政府为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现了城乡全覆盖。目前,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员有2600多名,为7788名城乡困难老人提供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其中“三无”、低保失能半失能老人4832名。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对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或企业每年给予3—15万元补助扶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和企业129个。
截至2017年初,青岛市登记养老机构232家,床位3.97万张,医养结合机构180家,占全市养老机构总数的 77.6%。在
180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单独设置医疗机构的118家,占全市养老机构总数的51%;与医疗机构协议合作的62家,占全市养老机构总数的26.7%。青岛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医养结合调动了医疗机构利用闲置床位资源实现转型发展,提高了传统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记者 张磊
上一篇:【2017青岛两会关键词】旅游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