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要闻焦点 > 正文

青岛市首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电子腕带定位监管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姜舒骞 2016-11-29 15:33:53 字号:A- A+

    近日,青岛市首批社区服刑人员电子腕带定位监管在市南区社区矫正中心举行,仪式上,市南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工作人员宣读了电子腕带告知书,在司法干警的监督下,10名社区服刑人员分别带上了电子腕带,之后,社区服刑人员代表宣读了电子腕带承诺书。

    据悉,目前青岛市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GPS+基站”手机定位监管方式,但是仍然存在人机分离监管缺憾。对此,为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信息化监管水平,从严落实社区矫正刑罚执行,青岛市司法局把升级电子监管手段作为2016年度的一项创新之举,采用“手机+电子腕带”定位强大功能,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信息化监管区别对待、互为补充格局,实现24小时全程跟踪、全程留痕。

    经了解,市南区的社区矫正工作一直走在青岛市的前列,截止目前,共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000余人,杜绝了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一是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组织体系。坚持把教育改造社区服刑人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健全了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为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人抓、能落实,区成立了社区矫正管理局、社区矫正工作科,利用政法专项编制,面向社会招录了两批共16名公务员,充实配备到街道司法所,较好地改善了执法队伍的素质结构。二是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规范体系。社区矫正工作是区政府部门惟一具有刑罚执行性质的工作。为依法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社区矫正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运行程序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为防止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建立了分类管理的矫正模式,根据矫正对象的人身危险性,有相对性地实施“分类矫治”模式,使社区服刑人员的行为得以制约和规范,达到了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的目的。三是建立社区矫正工作平台体系。建立信息管控平台,2013年,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手机定位监管信息系统, 2016年,进一步升级监管方式,又在青岛市率先对服刑人员实行电子腕带监管。在全市率先开发了社区服刑人员指纹报到系统和执法记录仪系统,实现了人员管理动态化、监督管理实时化、报到管理指纹化。建立教育改造平台,投资100万元建成了区社区矫正中心,依托设立的“法德大课堂”,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集中教育。建立社区支持平台,坚持社会适应性帮扶,采取低保救助、创业培训等方式,搭建起保障社区服刑人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最后一道防线,增强他们融入社会的信心和能力。2014年区政府投入30万元,在65个社区设立了司法服务工作室,为基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建起了阵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郑言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