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济南提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所谓在全省的首位度,就是济南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比重,目前济南的首位度在全省只有不到10%,青岛是接近15%。济南要打造经济中心,最理想的首位度应该达到20%,至少也得有15%。”
济南的首位度至少也得达15%
作为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省会,济南目前多数经济指标仅排在15个副省级城市的第12或13位,在全省17市经济总量也仅排在第3位。
这是济南目前经济状况的排名,让人觉得有些尴尬。在今年的济南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也将这种尴尬摆到面上。
如此现状,让济南离一个“中心”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不做小省会,首要任务就是提升济南的首位度,这也是济南目前要解决的最迫切的问题。”济南市委相关人士表示。
他的这一看法得到了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情研究所所长冯雷的认同。
“所谓在全省的首位度,就是济南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比重,”冯雷说,“目前济南的首位度在全省只有不到10%,青岛是接近15%。而济南要打造经济中心,最理想的首位度应该达到20%,至少也得有15%。”
这一数字实现后,也就意味着达到了把济南建设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一经济中心的基本标准。摆在济南面前的是一条长长的路。实现这一目标并非唾手可得,也并不是空喊口号,王文涛用了“跳起来摘桃子”来形容难度。
“济南得拼一拼了。”冯雷说:“现在必须得把自己的总量做大,把经济结构优化,做到提质增效。要不非但做不成中心,反而会成为其他中心的附属。”
三产占比60%以上该有的优势都有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大这一弯道,“谁能先适应转型升级,谁就能获得发展的先机,”济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伟说。
要转型总有躲不过去的阵痛。在冯雷看来,与一些城市相比,济南的转型并不是太痛苦:“济南的产业结构相对合理,第三产业占比达到60%以上。”
这对济南的转型而言本身就是一个优势,基础好了,还需要一个强大的引擎,而打造“四个中心”便是济南转型的引擎。
“省会优势、地域优势、研发科技人才,济南该有的优势都有了,这些优势需要好好加以利用。”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
“济南设计”“济南智造”要转型走高端路线
“利用这些优势,逐渐向高端产业转型。”冯雷和张卫国持同样观点。
显然,济南也意识到这一点。在济南区域性经济中心建设三年行动纲要中,济南提出的目标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新的发展动力加速形成,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在张伟看来,“济南的经济之所以不太行,就是因为缺少了制造业的支撑,制造业是产业的骨架,必须先把骨架撑起来。”而目前,工业却是济南最大的短板,仅排在全省第14位。“济南要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张卫国建议。
信息产业也将是济南未来经济的一大增长极。张伟表示,“济南现在有以浪潮为龙头的一批信息产业公司,同时济南还有高校和人才,这都是济南已有的良好基础。”
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建筑产业化等新兴的优势产业也是济南努力的方向。此外,济南还将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生活型服务业的提升,为济南打造一个服务品牌,它将同“济南设计”和“济南智造”一起,构建起高端品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不能只向上冲短板不能再短下去
“做大经济总量、做强经济实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全面推动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县域经济、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总部经济等蓬勃发展,不断扩大济南经济影响力、区域带动力和环境吸引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面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不断提高济南在全国、全省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王文涛为济南市打造区域中心所下的定义。
要实现这一目标,济南不能只向上冲,一些传统的短板同样不能忽视。其中,同工业经济一样,县域经济、民营经济都是济南一直以来存在的明显短板。
短板不能让它一直短下去,既然存在问题,就该将其逐项击破,从而将短板补齐。冯雷认为,济南要发展县域经济,每个县域单位都应该立足自身优势,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济阳的食品产业和章丘的大型装备制造业就是走的这条路子,“曾经济南在这方面几乎没什么优势,现在好多了。”
本报记者 刘雅菲
上一篇:打造十个千亿产业撑起区域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