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0月13日讯(记者 朱颖) CSP系统、BIM系统、智能收费“i-ETC”……10月12日至14日,青岛国信集团诸多高科技产品亮相山东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果展。今年,国信集团在胶州湾海底隧道创新打造的“i-ETC”平台,属国内首创“互联网不停车智慧收费系统”,能够有效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收费效率。
12日上午,副省长张务锋到展会现场,听取国信集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汇报,观摩了国信安全管理系统、BIM技术,对国信二次创业、改革创新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三大创新系统 引领科技前沿
青岛国信集团CSP系统是国信集团信息化战略在安全生产中的一次重要实践,目前正在调试V3.0版本。它不仅实现了全集团生产经营活动的无死角视频监控,还可以对消防水位及烟感信号、锅炉温度及压力、配电室运行参数、水泵工作状态、隧道通行量进行监控,同时对风险隐患进行电子地图可视化管理。CSP集预警、接警、处置、统计、评估于一体,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它的启用极大地解放了的安全生产人员的双手,全面提升了安全技防智能化水平,被称为集团安全生产监管的“第三只眼”。
BIM系统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简称,简单来说,BIM技术即是在计算机中将工程项目从平面的二维图纸转变为立体三维模型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BIM不仅可以形象直观的了解项目内容,而且还可以提前发现二维图纸中难以想象的设计缺陷,避免后期变更返工带来的成本增加和工期延误。目前,全国范围内BIM技术还未普及,仅有类似于上海中心、中国尊等超一流的重点项目进行过完整的试点应用。
海天中心项目作为岛城的地标式建筑,国信集团不仅在初步设计阶段就引入了BIM技术,发现并避免了上千处的设计变更,节省了大量的返工成本及工期,还计划在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全生命周期中实现BIM应用,如此深度的BIM应用在青岛市超高层大型综合体项目中尚属首例,放在全国来说也是凤毛麟角。除此之外,国信集团还计划将三维激光扫描、VR体验模拟运维资产管理等一系列最新的BIM拓展应用引入项目建设,这些更是引领了全国智能化建造发展的趋势。
胶州湾隧道拟启用智能收费“i-ETC”
2016年,国信集团在胶州湾海底隧道创新打造“i-ETC”平台,在国内首创“互联网不停车智慧收费系统”。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ETC不停车收费优点融合,基于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车牌识别等先进技术,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建设集查询、预缴费、数据推送、发票打印等功能于一体的便捷服务平台,能够有效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收费效率。
十年磨一剑 资产总额增长至405.82亿元
作为青岛市直属的国有投资企业,青岛国信集团完成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青岛国信体育中心、青岛大剧院、蓝谷国家海洋实验室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海天中心、中国·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蓝谷孵化园、东方饭店改扩建、国信金融中心、青岛体育中心二期等一批新项目开发,近十年累计完成建设项目投资110.8亿元、实现融资543亿元,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信用等级最高的AAA公司之一,成功打造以8家一级子公司为专业化运作平台、36家控股子公司、16家参股子公司为支撑的“金融、城市功能开发、现代服务业”三大主业板块,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从2005年底到2015年底,青岛国信集团资产总额由37.4亿元增长到405.82亿元,增长9.85倍;净资产由19.8亿元增长到162.68亿元,增长7.22倍;收入由1.08亿元增长到30.66亿元,增长27.39倍;利润由0.21亿元增长到5.79亿元,增长26.57倍;资产、收入、利润均保持年均24%以上高速增长,全面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和各项指标,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持续提高。
扬帆起航 扛起“二次创业”大旗
当前,面对国企改革的新形势和企业持续发展的新要求,青岛国信集团把“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与国企改革、“十三五”规划紧密结合,于2016年5月被青岛市政府确定为青岛市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试点单位。
下一步,青岛国信集团将以改革试点为突破口,遵循“集团化、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差异化、信息化”的“六化”要求,通过“战略引领、文化支撑、体制优化、机制创新、产业转型、项目升级”六大手段,坚持内涵集约、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确保在“十三五”末实现运营及管理资产规模破1000亿,各项收入过100亿,利润总额超10亿的“千百十”发展目标,发展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产融结合型国际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