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源思进 加快发展(摘要) --在市委八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2000年7月22日)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
今年以来,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和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江总书记站在党和民族前途命运高度,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承继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述,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和统领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一个政党,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准确把握历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保持旺盛生命力。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历史任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对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的新概括,是对我们党近80年历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经验教训的新总结,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新阐述,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只有做到“三个代表”,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为人民谋利。这是我市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努力建设经济强市。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促进综合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加快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转变。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努力建设文化名城。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根系,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兴衰。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作为建设先进文化的首要任务,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文化。尤其要注重保护、利用和开发好我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发展具有时代风采、杭州特色、内容丰富多采的现代文化,巩固和深化文明创建活动,为杭州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努力为人民谋利。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
落实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最根本的是要加快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的问题就是要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保证我们党和国家充满生机,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是要加快发展。发展是解决前进中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必须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和能快则快的发展意识,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解放思想抓机遇,开拓创新求发展。 二、肯定成绩,寻找差距,增强加快发展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
(一)肯定成绩树信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来,杭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991年的228亿元增加到 1999年的122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10位行列;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等8项荣誉称号;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
总结这些年的工作,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发展不动摇。二是抓住文明城市创建这个重点,积极探索具有杭州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子。三是办实事、聚民心,充分发挥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合心、合力、合拍求发展的氛围。
我们要充分肯定成绩,看到优势,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带领全市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二)学习先进找差距
通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双思”教育、外出学习考察和这两天的学习讨论,大家深感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虽有自己特点和经验,但同先进城市比,确实在国企改革、技术创新、个私经济、对外开放、城建城管、发展环境、市民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
面对差距,大家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学习到的先进经验中,有些是我们“醒得迟、行得慢”,人家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取得了成果,创造了经验,但也有一些是我们“醒得早、起得早”,甚至“行得早”的。为什么会“起了大早,赶了晚集”,落在人家后面呢?分析起来,起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上,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够大,开拓创新的路子不够宽,发展目标的起点不够高。二是改革举措上,缺乏上海那种“壮士断腕”的魄力,缺乏广州那种“革自己的命,翻自己的船,掉自己的选票”的决心。三是发展氛围上,缺乏深圳“高交会”那种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大手笔,缺乏上海“24条”那种“拆围墙、降门槛、畅通道、建洼地”的大举措。四是工作作风上,缺乏深圳那种“谁没落实责任,就摘谁的帽子,挪谁的位子”的敢抓敢管、狠抓落实的作风。
大家普遍认为,市委提出的“高新技术学深圳,对外开放学苏州,个私经济学温州,城建城管学大连”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实际的。只有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才能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变压力为动力。
(三)分析形势抓机遇
当前,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和世界性结构调整趋势日益强劲,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转折、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新一轮发展既有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市人均GDP达2400美元,其中市区为42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已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存,传统经济与信息经济并进。这既为我们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增添了动力,又使我们面临着用高新技术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并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抢占新技术制高点的双重压力。
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和市场约束的增强,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更加突出。大力推进体制创新,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这就对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已成为制约新一轮发展的重要障碍。如果我们能抓住机遇,突破这个瓶颈,将会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拓宽发展空间,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
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和“走出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开放领域将更为广泛。这为我们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一体化、加强内联外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强劲的竞争对手,增加了争夺市场、资源和人才的难度。
当今和未来经济的竞争,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要求科技、教育有更大的发展,劳动者素质有较快的提高。这既为我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环境优势、科教优势,加快人才的培养、引进和集聚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对我市加快形成和完善有利于人的综合素质提高、有利于人才成长、引进的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一个强手如林、百舸竞渡的重要历史时期,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创新,狠抓落实。我们要把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与我市改革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上继续大力倡导三种精神:破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树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创业精神;破消极畏难、无所作为的思想,树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破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树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吃苦精神。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真正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模范。
三、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加快推进杭州新一轮发展今后我市中长期的发展战略构想是:第一步到2005年,杭州市区和萧山、余杭“每年有变化,三年大变化,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步到2010年,富阳、临安、桐庐、建德基本实现现代化,淳安也要有大的发展,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抓住经济增长方式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增强综合竞争力这一主线,推进体制、技术两大创新,实施结构优化、开放带动、科教兴市、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把杭州建成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环境优美的休闲旅游、生活居住、求知创业天堂。在工作指导原则上,要把握好4条原则:坚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不动摇,一以贯之不放松,以此凝聚人心、激励人民;坚持增强综合竞争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坚持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证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加快新一轮发展,实现现代化目标,关键要规划长远,抓好当前。
(一)抓好“一号工程”,推进技术创新
在新一轮发展中,杭州经济能否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最根本的就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否处于领先水平,取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否处于一流层次。要把建设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力争在2010年之前把杭州建成浙江高新技术的研究发展中心、成果交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之一。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实施“大公司”战略。积极培育一批有杭州特色的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当前要重点培育 IT产业、生物医药业,加快建设信息、新药“两港”步伐。新材料、环保设备产业也要作为重要产业来培育。力争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项目计划。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采用先进的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骨干企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要积极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创造市场和体制条件,支持它们发展。要加强科技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基地,要按照“一区、多园、多点”的模式,完善基础,理顺体制,接轨国际,强化服务,发挥更大作用,并要向区、县(市)辐射,设立分园。要大力支持在杭高校创办科技园区。要积极构筑人才高地。努力营造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要加快高教园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有效集聚全省乃至全国资源,把杭州建成一座大学城,成为各类创新人才的“摇篮”。
(二)抓住中心环节,深化国企改革
要继续突出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两个重点,充分发挥企业主体、政府主导两个作用,坚持改革与发展、调整、管理综合推进,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切实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两个难题,实现“解困”和“发展”两个目标。国有经济的基本存在形式正在从国有企业转变为国有资本,要结合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畅通国有资本的进退通道,完善监管、运营体系,并把国有资本集中到少数几家资产运营公司,增强国资运营公司的资本经营能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同时,要继续推进产权、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信息等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健全市场体系。要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拓展就业渠道,实现充分就业。
(三)变“短腿”为“强腿”,发展个私经济
要站在贯彻落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坚决克服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把个私经济作为杭州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来抓,大力实施这一“老百姓工程”,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放心、放手、放开、放胆地发展。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我市经济发展中的这条“短腿”变为“强腿”,个私经济总量位居全省三甲之列,在杭州新一轮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个私经济发展综合协调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四)贯彻“四高”要求,加强城建城管
要把城市作为最大的资源、最大的财富来经营,来管理,来开发,打响“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城市品牌。要大力推进沿江跨江发展战略,合理布局城市发展空间,培育城市发展的新“亮点”。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积极构建大杭州都市框架和城市化体系。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强度投入”的要求,不断提升杭州的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力争到2005年城区的建设、管理水平达到现代化的要求。要高起点规划,坚持“四性”,即规划的超前性、权威性、连续性和系统性。要高标准建设,多出精品。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佳,不求最多、但求最好”的原则,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与城市特色相协调、城市定位相一致的重大项目及标志性建筑。要高效能管理,提高水平。争创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生态城市。要高强度投入,增强后劲。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快办事、办好事。要树立“只求所在,不求所有”、“谁投入,谁所有,谁受益”的观念,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畅通民间投融资渠道,实现城市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社区改革和建设是全市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社区定位和功能,建立相应的社区领导工作体制和管理机制。
(五)坚持外引内联,提高开放水平
招商引资再上新水平。要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跨国公司来杭投资。要进一步打开城门,创造良好条件,吸引更多的外地优势企业来杭州投资兴业。对外贸易再创新局面。要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开拓新的出口市场,着力培育竞争力强的外贸集团,大力推动私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要树立品牌意识,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外贸出口从数量、粗放型向质量、集约型转变。同时要重视做好进口工作,使之在促进我市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出去”要有新突破。积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去境外投资办厂。要做好接轨上海的文章,主动接受辐射,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联动发展。要站在战略高度认识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争取捷足先登,抢抓先机。要精心设计扩大开放的载体,办好西湖博览会,组织各类商品展销会,推动杭州走向世界。
(六)强化服务意识,改善发展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的今天,发展环境要经得起国际竞争的考验。我们要在大力加强城市硬环境建设的同时,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改善杭州的软环境,为新一轮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改善体制环境。进一步改革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规范行政权力,发挥市场作用。要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坚决治理“三乱”,规范收费项目和收费程序。改善政策环境。清除一些不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和WTO规则的条文、规章。要抓好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削门槛、拆围墙、畅通道、建洼地”。改善服务环境。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都是招商引资的意识。抓紧抓好便民服务中心或办事大厅建设,推行“一门式”审批。要建章立制,规范服务,公开政务,加强监督,努力建设“务实、创新、高效、廉洁”的政府机关。改善法治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明规范的法治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把城市管理逐步纳入法治轨道。
(七)德治法治并举,提高人的素质
提高人的素质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必须虚功实做,以虚促实。要结合文化名城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倡导浙江精神,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提高人的文明意识。要结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围绕增强公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法制意识三个重点,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德治与法治相配合,培育、塑造现代公民的文明意识。
调整经济结构也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要以效益农业为重点,调整“一产”结构。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以科教兴农为动力,积极发展城郊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创汇农业,大力开发山区资源。通过优化结构,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杭州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以产业升级为重点,调整“二产”结构。继续实施“抓大放小”战略和名牌战略,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下决心培育出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大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大力培育和发展都市工业。要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商贸、房地产和文化产业为重点,调整“三产”结构。旅游业要坚持走“大旅游、大杭州、大投入、大发展”的发展路子,实施旅游西进战略;商贸业要通过改革、调整、引进取得新的发展;房地产业要充分发挥杭州的优势,打品牌、上档次、建精品。发展文化产业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提高城市品位,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要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推进文化名城建设。要与省里合作,形成合力,建造若干个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文化、体育、娱乐场馆,更好地发挥杭州作为全省文化中心的龙头和示范作用。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把科、教、文、卫、体和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领域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换成经营性资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以发展块状特色经济为重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转移农村劳动力、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农民致富、打破“二元”结构、加快城市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以块状特色经济为重点,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和优化配置,形成具有鲜明产业特色、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加快增长速度,提高增长质量。要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块状经济支柱,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组织化程度;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信誉,打响企业和区域品牌;重视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类市场、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服务。
四、适应形势,提高素质,为杭州新一轮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推进杭州新一轮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着重抓好全市县以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市委要求全市县以上领导干部:
第一,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以上领导干部必须讲学习、重学习、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党性修养、知识水平和领导能力,学会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审时度势,把握大局。
第二,团结奋进,合力兴市。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合心、合力、合拍干事业,四套领导班子合力抓工作的优良传统,在全市上下进一步营造合力兴市的浓厚氛围。
第三,廉洁自律,干净干事。我们必须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坚守思想道德“防线”。要筑起牢固的党纪国法“防线”,用党的纪律和国家法规约束和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要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要针对遏制腐败的难点和新出现的问题,从改革体制、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入手,建立一套有效保证党员干部先进性的运作体制和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第四,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杭州新一轮发展的工作思路和重点都已明确,现在的关键是要落实、落实、再落实。抓落实,必须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抓落实,必须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抓落实,必须敢于负责,真抓实干。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明确责任,分工负责,集中精力,抓好事关全市大局的重要工作。
抓学习,抓团结,抓廉政,抓落实,就是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做好人,当好官,办好事,争做学习、团结、廉政、落实的模范,真正成为“三个代表”的身体力行者和先锋模范。
上一篇:三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