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像是被冰雪冻住,今天是腿,明天是手臂,到最后可能蔓延到手指,甚至连控制声带发声和眼球转动的肌肉也不例外。那这不是渐冻症吗?对!在第401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就有这样一位病人厉大叔,度过了整整12个春秋 ,期间连护士长都换了3任。就在半个月前,他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度过了自己惊心动魄又温暖感人的50岁生日。
ICU里一个不寻常的生日
4月26日,距离厉大叔50岁生日已经过去了半个月,记者来到第401医院ICU病房,隔着玻璃看了他几眼,他插着呼吸机睡着了。半个月前,厉大叔在这里度过了50岁生日,也是他在医院的第12个生日,一个惊心动魄又充满了满满感动的生日。
4月11日,寻常的星期一,上午8点20分,护士站传来呼叫声,“19床厉大叔气道阻塞!”大家思维模式从大交班迅速转换为临床模式:19床不就是那个一向平稳的厉大叔么,今天还是他50岁生日呢!值班医生正在床边忙活着抢救,监护室里响起了呼吸机与监护仪尖锐的报警声,紧张的气氛似乎像是一团乌云笼罩在19床头上。
“更换气管套管后呼吸机仍然不能往肺里送气,潮气量没有。”“心率从100次/分,迅速下降,55次/分、45次/分,35次/分、血氧饱和度测不出,病人面色苍白,眼球上翻。”“再次更换更细口径的气管插管后,患者潮气量似乎有起色,能在200ml左右徘徊(正常起码在400ml以上),吸纯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至100%,病人也很快恢复了意识。但是需要我们手工扶着气管插管的位置,管子位置稍有不慎潮气量就很低。”
“气道吸出血性液体,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原因!”这个时候指挥抢救的科室主任李海玲发出指示。纤维支气管镜探查,冲洗并吸出血凝块,同时局部止血处理,患者潮气量逐渐上升在400ml左右,这一关他又挺过去了。
这真是一个不寻常的生日。据介绍,2004年2月14日,38岁的厉大叔因为运动神经元病(渐冻症)入住进第401医院ICU,整整12年,比科室的大部分医护人员在ICU工作的时间还要长。“我们都很同情厉大叔,这么多年来,我们之间的感情已经很深了。”李海玲说,前些年探视的时候,他妻子每天还给他擦洗身子、与之交流,可是造化弄人,妻子因为患上乳腺癌,也在几年前离开了人世。后来,他的父亲 、母亲也相继去世。而他的唯一的女儿娜娜也从几岁的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长期外地求学,现在,科室里的医护人员成了他离不开的亲人。12年来,连护士长都换了3任了。
厉大叔虽然躺在床上不能说话,但是他意识是清楚的,可以眼神、眨眼等交流,每一个眼神、眨眼都代表一种含义。据李主任描述,他的床头有一个题板,密密麻麻写了很多,时间长了,护士们不用床头挂的题板,都能领会他所表达的日常,有时候感觉他也是ICU的亲人。
每年从死亡线上拉回来400多人
说起ICU,很多人心里都不禁咯噔一下。4月26日下午,记者在401医院ICU切身感受到,这里的干净与安静。进门穿鞋套,进病房穿隔离衣,手机静音,不准大声喧哗,一切为了病人的感受。这里收治的基本是危急重症病号,或昏迷不醒,或脏器衰竭,生命垂危,医护人员的脚步匆匆,争分夺秒地抢救,全天候悉心陪护。
据科室主任李海玲介绍,科室成立于2000年,现有医生12人、高职2人,中职4人、初职6人,其中博士后1人、硕士4人,护士34人。历经2006、2013年两次扩建,目前占地面积1410平方米,设置床位26张,其中单间隔离病房8间。
“我们这里的医护人员都尽心尽责,致力于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李海玲告诉记者,由于病人的特殊性,要求护士每一分钟都不能离开,吸痰、大小便、翻身、插气管……家属不能进,护士全程全方位管理。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医生需要立刻查阅资料,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在ICU工作虽然辛苦,但是也带给他们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当我们看到所抢救的病人成功活了下来,就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大家真的是奔走相告。”李海玲表示,虽然很多病人都是昏迷着进来,迷糊着出去,并不记得到底是谁救的他,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他脱离了危险。
科室主要收治多器官功能衰竭(2个脏器以上)、各种大出血、严重感染、重症颅脑损伤、重症复合伤、严重多发伤、热射病病人。据统计,该科室平均每年完成危重病人救治500余人,救治成功率达80%。(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鑫鑫 通讯员 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