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时政类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广东篇】5年万亿GDP增量的深圳底气

来源:南方网 作者:马芳 刘丽 郑佳欣 2016-05-11 19:11:39 字号:A- A+

  大疆最新的精灵系列无人机。鲁力 摄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公司技术人员在研发实验室做实验。 鲁力摄

    几天前,深圳大疆精灵系列无人机(DJI Phantom)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50款科技产品”之一。这是唯一一款入选榜单的中国科技产品。

    在以核心技术创新为主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深圳企业与全球同步发展,甚至弯道超车掌握主要话语权。这也成为深圳未来发展的底气。

    根据深圳“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深圳GDP总量将达到2.6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近1万亿元。而且,“十三五”期间,深圳还要力争有8—10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意味着未来5年深圳新增世界500强企业要达到4—6家。

    提出这样的目标,深圳的底气何在?2015年,深圳全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003.48亿元,增长16.1%,占全市GDP比重40.0%。以前沿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是深圳5年近万亿GDP增量背后强大的支撑力量。

    从“跟跑”到“领跑”

    在全球市场争夺话语权

    汪滔儿时的梦想是创造一个飞行机器人。现在,他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级无人机企业CEO,“会飞的照相机”从深圳飞向全球。

    “全球每卖出10台消费级无人机,就有约7台来自大疆。”大疆创新副总裁王帆说,公司拥有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无人机研发团队。

    “中国以前有很多企业做低附加值产品,走低性价比路线,我再也不要这样的生活,而要在擅长的领域,不光做全中国最强,甚至要做全世界最强。”汪滔说,大疆专注于产品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得优势,才能获得商业上的大成功。

    2015年,大疆创新的销售收入中70%以上来自海外市场,迈瑞公司的这一比例是50%,华为3950亿元人民币的全球销售收入中58%来自海外市场……从深圳走出的世界级创新型企业营收主要来自海外市场。伴随着创新能力提升,深圳企业在部分重点领域逐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从“跟跑”向全球“领跑”的转变。

    在距离深圳东南约290公里的海面上,由中集设计建造的深水半潜钻井平台“兴旺号”去年开钻。2010年至2014年,中集已连续交付了20座各类海洋平台,分布在挪威北海、巴西、墨西哥湾等全球主要油气领域。

    海洋工程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难度大,投入资金多,国际竞争压力大。“任何船东不会因为你没有做过海洋工程而降低一丝标准,反而是提高标准,要求更加严格,这倒逼我们的人才理念、知识产权理念、质量体系进一步提升。”中集集团副总裁于亚说,中集依托深圳发展海洋工程,除了产融结合的优势,更多是准备在这里建成国家实验室来做集成创新,使深圳成为中集和国际上共同协同创新的交汇点。

    在深圳,创新引领产业变革,催生出了不少迅猛发展的“牛企”,推动深圳经济加快发展。今年一季度,深圳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GDP增长8.4%,较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创近3年同期新高。

    深圳提前布局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已经开始在深圳经济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导力量,增加值年均增速17.4%,未来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已成为新增长点。

    “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用充满创意的产品,开始在世界舞台证明自己。”在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蓝光之父”中村修二教授说。

    从“模仿”到“创新”

    以核心技术创新赢得市场

    走进超多维公司展厅,一面挂满专利证书的荣誉墙,显示出这家企业的创新实力。成立于2004年的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并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主要通过技术授权盈利,这些专利就是它的主打产品。

    在创业之初,超多维团队用一年时间考察了全球显示技术的发展状况和专利布局。“夏普、飞利浦等光学产业巨子虽然有优势,但3D刚兴起,机遇是平等的,中国企业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戈张说,通过专利布局,超多维已经成功占据了世界3D技术的制高点,并成功扮演了一个掌握定价权的技术输出商角色。

    在超多维申请的650件专利中,全面覆盖包括芯片、软件及硬件层面等3D显示产业各个环节,而且其中80%以上是发明专利。在裸眼3D显示产业的核心技术——液晶透镜技术的全球专利布局中,超多维名列第二,排名在三星、飞利浦之前。

    在戈张看来,申请专利不仅仅是为自主创新成果拿到证明,更是中国企业布局世界市场的重要一步。

    与超多维的核心竞争力来自源头创新不同,大族激光则因为掌握了激光核心单元技术,成为2015年全球激光上市公司中销售额排名第二的公司。

    在大族激光的全球制造基地,一台光纤激光切割机正在快速地切割钢板。不少员工还记得,创业初期的大族激光将仅有的资金投到软件研发上,申请登记了中国第一套激光打标软件著作权。核心软件技术使得大族激光能够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量身定制,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大大增强。

    大族集团副总裁、大族激光钣金装备事业部总经理陈燚说,大族激光1万名员工中约30%是研发人员,钣金装备事业部研发人员的占比则高达40%,每年坚持将利润的30%投入研发,而且实行全员质量,以精益思想为指导,搭建起了从研发到服务的全方位精益制造运营体系,做出了很多国内企业以往做不了的产品。

    “两个30%”,诠释出这家激光领军企业的竞争力密码——以核心技术的创新突围赢得市场。

    “装备制造企业要耐得住诱惑,沉得住气。不舍得研发投入,缺乏创新意识,企业不会成长起来的。”陈燚感慨地说。

    从“无”到“有”

    寻找下一个世界500强

    “我们希望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阿凡达!”王俊这样描述自己正在从事的新事业。去年10月,王俊离开华大基因CEO的岗位后,创办碳云智能,主攻领域是“医疗+人工智能”。

    王俊说,碳云智能的目标是通过人工智能,模拟出一个虚拟“替身”,帮助人们测试不同药物的反应,模拟人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理变化状态等,帮人们管理、预测健康状况。

    今年4月,创立仅仅半年的碳云智能完成了10亿元的A轮融资,被称为“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公司。“在这个领域,中国几乎与世界同步发展。”碳云智能投资者之一、“享投就投”俱乐部CEO蔡聪认为,和十年前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部署一样,投资碳云智能是投资一个时代。

    碳云智能所属的生命科学产业,早在2013年即被纳入深圳的未来产业范畴。以源头创新、颠覆式创新、引领式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构成的未来产业,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点。

    未来产业的布局,让深圳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按照深圳“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深圳将力争8到10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目前,深圳拥有平安保险、华为、招商银行与正威国际4家“世界500强”。

    “我们有信心,最迟2018年比亚迪能进入世界500强!”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自信地说。

    “比亚迪是靠技术创新走向世界的!”王传福冲击世界500强的信心来自比亚迪的产品和技术创新,目前其在电池、电机、电控方面掌握的自主核心技术都走在全球前列。2015年,比亚迪拥有研发人员21356人,占所有员工数的比例为10.89%;其研发投入为36.7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59%。

    碳云智能、比亚迪等的崛起,是深圳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缩影。2015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05%,这一数字已经超过欧美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以色列和韩国超过4%。而2015年,深圳市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增加值,合计占GDP比重63%。经济增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50%;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比重达76.1%。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给了深圳无限的可能。“未来,深圳必将诞生更多人们闻所未闻的创新科技产品。”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说。南方日报记者刘丽 马芳 曲广宁 郑佳欣

    ■朋友圈

    “比亚迪的创新让我们更有信心了”

    “深圳创新驱动第一现场”系列报道推出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南方+、微信、微博等平台也引发了网友转发、评论、点赞,掀起了又一股探讨“新深圳速度”的热潮。

    深圳盛祥科技董事长徐爽说,深圳企业“走出去”的历史由来已久,但以前深圳企业更多是外贸加工的角色,没想到如此多的深圳企业已经在加速全球创新布局,这对于从“传统外贸加工”转型为跨国品牌的盛祥科技来说尤其催人奋进。

    “比亚迪的创新故事,让我们这些做电动车相关研发的研发人员更有信心了。”深圳市辉的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辉明说,只要是真正有创新的产品,最终会获得市场的认可。南方日报记者曲广宁

    ■对话

    中集集团副总裁于亚:

    深圳具备开放和擅长配置资源的基因

    南方日报:中集非常强调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如何形成了这样的风格?

    于亚(中集集团副总裁):中集在1980年诞生之初,血液里就流着国际化的基因,成长了一大批国际化人才。30多年来,中集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的突出表现是国际市场。中集每进入一个新的产业,都是自身成长的节点,很多突破性成长和重大创新都是首先把国际市场打下来、赢得全球主流市场的认可,在集装箱、海洋工程等主要业务上都是遵循这样一种发展路径。

    每当我们在一个领域创新时,都会考虑如何用国际视野形成一种创新模式。一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是只看简单的市场、订单,也不是国内、国外的简单结合,而是要创造一个更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合作模式。

    如今的全球资源配置包括硬资源、软资源的配置,包括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全球创新等,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资源的配置能力?这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征。如果没有这样的配置能力,是很难实现诉求的。

    中集对于跨国收购的企业,也力求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感觉到中国人做企业同样能让他们有更好的创造性、更优秀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新的发展空间。我们收购企业的着眼点是业务整合而不是财务控制,不是产能扩张,而是模式的变化,希望国内外资源的结合能够发生化学性的变化。

    南方日报:中集与深圳经济特区同龄。在过去36年中,中集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于亚:深圳也曾是个什么资源都没有的城市,天生具备开放的基因和擅长配置资源的基因。中集也是一直面向全球市场发展,比如海洋工程产业就是高度国际资源配置的产业,要以非常开放的态度去配置全球资源来实现目标。

    36年来,我们的产业角色在不断变化。最初中集是一个产品制造者,逐渐变成在这个产品行业的一个领导者,比如中集在集装箱行业自1996年就稳居全球第一,世界上每两个集装箱就有一个是中集的产品。

    2002年开始,中集开始寻求从战略发展上考虑逐渐减少对集装箱业务的过度依赖。近年来,中集的业务已遍及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空港设备、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地产等八大板块,在更多领域创造了世界第一。

    这样一路发展下来,中集有两个能力不断提升,一个是技术能力,另一个则是模式的创新能力,即使在中集最“古老”的集装箱业务,现在依然在研究创新模式。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中集的整个业态越来越年轻,创新的空间越来越大,在海洋工程、模块化建筑等领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发展前景。南方日报记者马芳

    ■记者手记

    做未来真正的推动者

    前不久,记者走进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在这里见证了光启全球创新共同体基金、光启全球创新共同体孵化器的正式成立。该孵化器总投资3亿美元,首期投入5000万美元,将对以色列乃至全球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投资。

    6年前,当我们采访刚刚创立的深圳光启,不会想到,短短几年时间,这家创新企业就开始迈开脚步走向世界。2010年初,刘若鹏从美国杜克大学博士毕业后选择了回国,与4名同样名校毕业的“学霸”小伙伴来到深圳创业。短短6年,光启这颗有着强大基因的“种子”超常规成长,光启从5人小团队发展成为一家全球化的创新集团、一个横跨五大洲12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创新共同体、一个1400人的大团队,在多个领域颇有建树,其中,在近乎空白的超材料领域,光启相关专利数量世界第一。

    “光启、华大基因、大疆创新、超多维等都是很另类的,一开始不被很多人看好,后来却一鸣惊人。”有次采访,刘若鹏这样告诉我们。在刘若鹏看来,做引领型、颠覆性的创新有相当一部分必须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这和深圳这座城市当年的发展是一样的,必须在尝试甚至是试错的过程中,去发现内部的规律。

    这是深圳的魅力,这也是创新的力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城市的产业发展长期依赖“追赶模仿式”发展模式,经济虽保持较快增长,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未能摆脱“低度化”风险。正在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为广东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可与全球同步的跨越式发展契机。深圳抢抓机遇,在若干新兴产业领域寻求突破并借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像光启、大疆这样基于“核心技术的创新”而快速崛起的深圳企业,告诉人们——我们必须主动切入全球价值链高端,超前谋划,推动由前沿科技带动的新兴产业,才能抢占未来的发展风口。

    在光启、大疆等创新企业,在这些创新企业扎堆的深圳,每一个人不仅仅是未来的旁观者,更是未来真正的推动者。他们推动产业不断向中高端、高端转型升级,让深圳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