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家庄香港花园附近有家煎饼果子,每天晚上八点以后还有好多人排队
就这么个排队法,你知道他每天赚多少钱吗?人家靠卖煎饼果子,挣出了4套房外加一辆SUV。
(这是网络资料图哈)
90年代一天最多能卖五六百元
邹师傅是河南驻马店人,今年48岁。
当年为生活所迫离开老家,北京是他第一个打拼的城市。在北京炸了半年油条后又去唐山炸了半年。
邹师傅对象的哥哥和姐夫先于他来到青岛,他们告诉邹师傅青岛是个好地方。1993年,邹师傅携妻带女来到青岛。
“听他们说在青岛煎饼果子好卖,我就花一百来块钱买了辆三轮车,在车上支起炉子,又买了块铁板,就开始干了。”邹师傅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邹师傅推着自己的三轮车在青岛各大人流密集区域辗转。
“那会儿经常在大学路转悠,煎饼果子卖一块二一个”,即便是六分之一于现在的价格,那时邹师傅的日营业额已经过百元。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逢到旅游旺季,他推着车子来到中山公园、八大关等景点,一天下来最多时能有五六百元入账。
邹师傅有三个闺女、一个儿子,凭着卖煎饼果子的收入,他已经能支撑起一家人所有的生活开销。
邹师傅和女儿在摊煎饼果子
2000年,那时辛家庄开了一家名叫“法宝”的外资超市,邹师傅就在超市旁的一个楼洞里支起了摊位,煎饼果子的价格也从一块二涨到了一块五。
他的摊位前逐渐开始有人排队,并且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回头客,生意最好时已经影响到了楼上居民的出入。
“咱当然得跟楼上的人搞好关系,来我这买煎饼果子就给他们优惠,或者直接免费。后来,楼上人家的孩子结婚,我都能吃到喜糖。”邹师傅回忆。
为做出好味道每天吃五个煎饼果子
虽然现在做出一套好吃的煎饼果子对邹师傅来说已经是“雕虫小技”,但为了掌握这门“雕虫小技”邹师傅下了不小的工夫。
“我做给别人吃,也做给自己吃,”邹师傅介绍:“为了做出好味道,最多的时候我一天给自己做了五个煎饼果子,当然不是每个都吃完了,只是为了琢磨怎么做才好吃。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好!”
“糊弄顾客就是糊弄自己,不要想着把几块钱挣到手了就完了,这样的生意不会长久。”
邹师傅搬到现在的门面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周围也开过不少家卖煎饼果子的店铺,但最后都关门易主,只有邹师傅门头上“煎饼果子”的LED广告灯箱闪烁不止。
卖煎饼果子赚了四套房产一辆车
煎饼果子改变了邹师傅整个家族的命运。
“我在郑州有两套房子,一套是写字楼,有一百三十多平米。一套是住宅楼,也有一百多平米,”邹师傅骄傲地说:“我在青岛也有两套房子,一套在市北,八十五平米,买小了,现在出租给别人住。另一套在李沧,一百四十多平米,今年六月份就能交房了。”
除此以外,邹师傅还有一辆途观轿车。“当时我就看好这辆车了,加价我也买,买的时候贵出了一万多元。”邹师傅说。
四套房产一辆车
全凭邹师傅和家人用煎饼铛一手摊出
然而,23年来
邹师傅和家人也饱尝辛劳
邹师傅告诉记者,当初“打游击”时的日营业额能有一百多元,但被城管抓住罚款,一张罚单开出来就是五十元。
“我都不敢把罚单拿回家,我对象看到了就哭。”说到这,邹师傅顿住了,他抓起黄色的围裙边抹了抹眼睛继续说:“摊煎饼的工具我都准备两套,一套被巡警没收了,我就拿出第二套来继续干。后来被巡警发现都没收了,我就只能回家。”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我就想告诉人们,只要你肯吃苦,只要你踏实肯干,不可能过不上好日子,小买卖也能干出大名堂,这是一种正能量。”邹师傅坚定地说。
每个月给二女儿开一万“工资”
邹师傅和他的对象是现在店铺的“主力”,每天白班和夜班轮着倒,他还找来了对象的妹妹帮忙。除了这三个人,邹师傅还有一位特殊的帮衬—— 他的二女儿。
邹师傅的二女儿是“90后”。大学毕业后,二女儿进入到邹师傅哥哥的公司工作,后来哥哥移民,邹师傅对二女儿说:“ 你来我这帮忙吧,我一个月给你一万元。”
邹师傅深知做煎饼果子的辛苦与枯燥,“现在的年轻人宁愿每个月拿个两三千元的工资够吃饭,也不愿意干这个活儿”。
聊到未来的打算
邹师傅说:“孩子没有一个愿意干这个的。趁着现在我还能干得动就多干几年。将来老了,干不动了,就雇几个人。我的房子捞不着住,车捞不着开。车买了两三年了,前几天回老家,一看刚跑了两万公里出头。我女儿问我现在为什么要这么辛苦,我说人总是有一种不满足,现在多挣些钱,以后老了出去旅游。我女儿说老了你也走不动了。”邹师傅说到这戛然而止,似乎女儿的话正戳到了他的内心。
邹师傅切完葱段和韭菜已经是下午一点,他脱下围裙、摘下口罩,换回出门的服装,用钥匙打开电动车的车锁,准备回家休息。临走前他对记者说:“‘新农村煎饼果子’这个名字你觉得怎么样?我孩子都说这个名字不好,你能不能帮我起个名字?”
“挺好的。”记者说。
咋样,看完之后
你是不是有辞职卖煎饼果子的冲动?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