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常一样的谦和步态,林毅夫微笑着走进会议室,坐于讲桌后。在他面前,是全国政协特邀界别(军队)及无党派的委员们,包括多位中将级别将官。
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两会期间,这场名为“当前经济形势及改革发展任务”的讲座,如主持人、国防科技大学原政委徐一天所言,是特邀界别(军队)委员们期盼已久的。在听取中国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小组讨论后,晚上7点多,委员们又坐在一起,等待林毅夫的到来。
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是担任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人。近年来,西方学界和舆论界隔三差五地“唱衰中国”、认为中国经济崩溃不可避免时,他总是保有信心。
“从2008年开始中国有20年8%增长潜力”,这句话形同标签,在媒体报道中与林毅夫紧紧相连,让他被划为中国经济“乐观派”。而他更倾向于称自己是“客观派”。
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伴随金融市场波动,中国经济“崩溃论”、“拖累论”再次盛行。国际上有金融巨鳄索罗斯的中国经济将硬着陆的“冷”预期,也有投资大师罗杰斯以中国为投资重点的“热”参与。
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林毅夫在讲座中并不否认中国经济存在问题,也不讳言“自2010年开始,持续六年的经济下行对中国来说还是第一次”。但他同样冷静指出,应该认清中国经济下滑的主要因素不是内部问题,而是外部性的、周期性的。
这一异于许多学者的判断背后,是他用一连串“冷冷的”数字铺陈开的逻辑推论,结论是不同经济体在这一时期有同样表现,说明是遇到共同的问题。
讲座中,烂熟于心的各种数字,随着他平稳和缓地讲述一一列出,世界经济的冷热图景跃然于听者眼前。
当因乐观预期被指是“官方经济学家”时,当国际国内对“中国经济未来会好吗”心存担忧时,林毅夫仍坚持中国有非常多的投资机会,具有独特机遇。
讲座后,委员们就亚投行等问题与林毅夫一起讨论。徐一天说,林毅夫深入浅出答疑解惑,讲得透彻,对大家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和任务,正确理解政府工作报告,正确理解中共中央一系列的决策部署很有帮助。互动环节更是热情高涨,提振了大家对中国经济的自信。
此次全国两会期间,记者注意到林毅夫更多时候都是安静地坐着,倾听同组政协委员们的发言。他婉拒多数采访请求,仍止不住记者们的热切追问。
“中国经济增速为什么没到8%?”“中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吗?”他不紧不慢地一一拆解这些热点问题,仍是用一组组“冷冷的数据”,支撑自己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温热坚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