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时政类 > 正文

老青岛人眼里的“毁民壕”

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作者: 2015-07-20 10:12:02 字号:A- A+

    “惠民壕”

    老青岛人眼里的“毁民壕”

    青岛保安大队在崂山开展游击战,让侵略青岛的日军大为头疼。日军为切断交通,阻止青保进市袭击,阻止外地人进青岛倒卖火油、火柴、药品等“违禁品”,决定在青岛市外分两期建“遮断线”,即日军对老百姓宣传的、美其名曰“惠民壕”的大壕沟。

    市民刘锦在《“毁民壕”修筑始末》中提到,“惠民壕”分为李村河线工程和白沙河线工程,伪政府还设立 “防御壕等费募捐委员会”,令青岛各界捐款。其中青岛商会各商号的捐款在募捐中成为主要部分,各商号被逼捐款数次,总额达到80余万元。而每天被征来挖沟的农民,达到万人以上,大量农田、菜园被毁,有的已种上小麦蔬菜,但只要壕沟通过之处,日军便无偿占用。挖壕沟的村民每日要自带干粮,征用的石匠及路远不能回家的村民只得食宿在工地上。1941年是大旱之年,青岛地区秋季几乎绝收,挖壕沟的人们没有干粮可带,饿着肚子在日军的皮鞭下出苦力;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村民们忍饥受冻还得拼命干活,打炮眼爆破作业,受伤者颇众,事先承诺的工钱却一直不兑现。在日军的威逼和饥寒交迫之中,长16公里、宽5米、深4米的一条封锁沟仅用120天就挖成了,12个防守分驻所的碉堡亦建成。

    这条大沟切断了青岛市与外界相通的两条要道——板桥坊和李村两条大路,卡住了崂山抗日游击队进市区的主要咽喉山东头。日军把青岛分为沟里和沟外,沟里的居民发身份证,凭身份证进出各“卡子门”;沟外的人不发身份证,不能随便出入。各卡子门早六点到晚六点开放,晚六点以后便拦上布满铁刺的“拒马”,有身份证也不得出入。驻守的日军除了抢占村民房子,还不断搜刮民财,日伪军警对过往行人都要进行搜身检查,对妇女更是进行百般侮辱、调戏。稍有反抗,就要被视为“嫌疑分子”,遭到刁难敲诈或扣押拘禁。那些在纱厂上班的姑娘们都是把脸用灰抹黑、蓬着头发穿上旧大襟衣裤,装扮得又老又丑才敢过卡子门。

    封锁线大壕沟对青岛郊区老百姓的伤害不胜枚举,12个防塞的警备力量的一切供给都由伪崂山综合办事处办理,老百姓每月要交3.1万斤粮食作为595名日伪军的给养,成为郊区农民的一个沉重负担,日本称其为“惠民壕”,老百姓愤恨地叫大壕沟为“毁民壕”。解放后这条万恶的毁民壕逐渐填平,直到1958年,板桥坊村北、楼山脚下有一段壕沟还仰天张着大口,像在向人间诉说日军的罪恶;而今天蜷缩在兴城路与四流中路交会处的那座老旧小院落,就是当年阴森可怕的板桥坊检查所“卡子门”,这是日军侵略青岛奴役青岛老百姓的铁证。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叮当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