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要闻焦点 > 正文

崂山建10分钟社区法律服务圈 零距离服务居民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范成业 2015-07-13 17:18:24 字号:A- A+

    专业律师李霖、退休法学教授马丽、居委会委员刘玉芝,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特色司法工作室的调解员。作为居民身边的法律顾问,这些热心人为居民调解矛盾纠纷、协助办理法律援助、代写法律文书等,时时刻刻在“零距离”服务着居民。目前,崂山区建成了15个新型社区和158个城乡社区“司法工作室”,其中包括4家 “特色司法工作室”,为社区居民建起了一个10分钟法律服务圈。

    “和事佬”让近邻更亲切

    近日,记者在埠东社区服务中心见到正在工作中的李霖,留着齐耳短发的李霖说话清脆有力,2000年大学毕业后,她被选拔到崂山法律援助中心,2005年考取了司法资格。2013年,李霖被崂山区司法局选派到了埠东社区服务中心,并且成立了“李霖工作室”。

    “我成立了工作室之后,就主动联系了各个社区的调解委员会主任,每半个月开一次会,排查社区有没有需要调解的矛盾,一旦发现案件,我们就要及时介入。”看似柔弱的李霖,其实性格非常坚强,在做调解员工作上对自己要求非常高。成立工作室不久,她就接到了一起非常棘手的家务事。辖区一位八旬老太,老伴早已去世,五个子女都不赡养。“其实事情也不复杂,就是老太太早年分家时把所有的房产都分在了两个儿子名下,后来两个儿子因为分的房子大小略有差异,以此为由互相推诿不赡养,而女儿们因分家时没有得到财产而拒绝赡养。”李霖说,这个家庭为了房子确权和赡养的问题已经打了7年的官司。

    在社区的帮助下,她召集到了老太太的子女们,但是第一次调解只维持了不到5分钟,几个子女们见面后吵成一团,大家最后不欢而散。李霖并没有灰心,她再次召集了老人的子女们。“我知道像这样的陈年积案,当事人对法律恐怕比我还要清楚,我想到了算算亲情账的方式来切入话题。”李霖说,“我替你们的亲娘给你们算算四笔账吧,一是怀胎时间账,二是哺乳时间账;三是奶水数量账,四是缝补浆洗的时间,你们自己算吧,怎么能还给老娘。”调解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了,李霖看到子女们都羞愧难当,最终对赡养老娘做出了具体方案。李霖说,自己从事司法调解工作8年以来,这是她最感到自豪的一件事情。事后,老太太给李霖送来鲜花,夸奖说7年的官司还比不上一张嘴呀,李霖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调解员”。

    身为一名调解员,李霖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居民,她认为,调解员要身兼多职,除了是司法工作者外,还要是心理医生、宣传员,更多的时候,还要充当“和事佬”。2013年,她接到一个调解案子,辖区一名租房客搬到某小区,邻居经常捡废品堆放在过道里,影响了租房客的进出,时间一长双方发生了言语冲突。“我邀请双方来到工作室,跟他们聊家常,告诉他们‘远亲不如近邻’,相逢是一种缘分,双方都互相让一步,事情就解决了。后来,双方握手言和,两家的关系也融洽起来了。”李霖笑着说,自己当的“和事佬”还是蛮成功的。

    退休法学教授义务调解

    近日,在中韩街道华都社区的会议室里,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正在给大家上法律课。这位老人今年75岁了,她就是马丽,原来是青岛科技大学的法学教授,有着40多年法律教学和工作经验。从去年12月,崂山区首个义务调解员司法工作室在中韩街道华都社区成立至今,“马丽工作室”成了左邻右舍的“法律顾问”,几十平方米的小屋,兼有 “聊天室”、“心理咨询室”和“法律服务室”多种功能,大量居民之间的矛盾、居民与物业的矛盾由此得到沟通解决。

    社区一位老人,老伴去世较早,含辛茹苦将多个子女抚养成人。房租一直由三个儿子共同承担。但是后来,二儿子突然不给父亲交房租了,老人多次向二儿子索要无果。社区居委会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通报给社区义务调解员——马丽。马丽与老人及老人的三个儿子见面了解案情。老人的子女认为,父亲虽然年老,但是退休后有工资,完全可以养活自己。马丽苦口婆心地给当事人讲解法律义务及老人现在年老多病的情况,身边需要有人照料生活起居的现状。经过马丽多次登门调解,最终当事人达成书面赡养协议。

    三登家门化解20年纠纷

    今年54岁的刘玉芝,是王哥庄街道唐家庄社区居委会委员,还兼社区调委会主任。自2011年从事基层人民调解以来,她常年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奔走于社区居民的鸡毛蒜皮之间,为居民排忧解难。昨天,刘玉芝告诉记者:“调解不是和稀泥,不是花钱买平安,解开当事人间的‘心结’才能定纷止争,案结事了,才是我最大的心愿。我的电话号码社区群众都知道,群众信得过我,为他们排忧解难,我随叫随到!”

    刘玉芝调解过一次很经典的案子。社区有两户居民是邻居,两家房屋之间原有一条宽3米的出行过道。20年前,一户把打算建房而购置的红砖堆放在过道中,时间长了,不仅造成了邻居家出行不便,而且因红砖长时间堆放,遇到雨天,水流不畅,形成了一个污水坑。为此,两家人多次引发口角争端,各不相让。今年2月的一天,双方又发生纠纷。街道找到了刘玉芝要求调解这个20年的相邻纠纷,刘玉芝赶到现场的时候,双方已是剑拔弩张,怒目相向。为避免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刘大姐紧急招呼保安到现场维持治安,自己则带领调委会成员兵分两路做双方工作。在这次的调解过程中,刘大姐了解到双方的子女均在附近企业工作,就电话通知双方的子女到工作室,先做通他们的工作,然后让他们回去分头做其父母的工作。在第三次到他们家中进行调解时,经协商双方均表示以后要和睦相处。一起20年的邻里纠纷,被刘大姐三登家门给化解了。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共调解纠纷40起、成功40起,其中重大疑难以及群体性纠纷5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对话

    这个舞台更适合我

    每天穿行在居民身边,每天都要面对着繁琐的家长里短,有时难免会遭遇冷言冷语,甚至还会有责骂?你怎么看待这个工作?当记者直接提出这个问题时,无论是李霖,还是马丽、刘玉芝,回答记者的都是,她们热爱这个工作,也愿意全力以赴地追求完美。

    此前,曾经有朋友跟李霖开玩笑,“你的工作室整天面对的是基层百姓,鸡毛蒜皮的事情,还能有什么大出息?”而李霖却笑着回答,这个舞台更适合我。因为司法调解工作突出,李霖先后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参加了央视法制频道 《法律讲堂》的录制,她先后进行巡回法制讲座50余场,接话接访1000余人次,调解、处理法律纠纷600余起,均获不错反响。

    而热心的马丽教授,早已经赢得了众多社区居民的认可,她也成为居民身边的法律管家,大家遇到法律难题,总要找到她,请她帮忙出主意,而马丽也在不辞劳苦地继续为居民服务着。截至目前,“马丽工作室”已成功调解居民纠纷80余起,开展法律咨询100余次。

    刘玉芝说:“以前来找她调解的以家庭纠纷居多,现在居民们在发生房屋建造、邻里纠纷、婚姻家庭、土地矛盾等问题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找她调解。人熟、地熟、业务熟、情况熟的刘玉芝成了群众解难的第一选择。”

    小小的特色司法工作室,成为帮居民解忧化难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李霖等调解员们,走街串巷解决百姓日常法律纠纷,真诚勤快地答疑解惑,事情或许有些琐碎,但是确实帮助居民解决了最直接的难题。

    数字

    特色司法工作室更亲民

    昨天,崂山区司法局副局长李丹石告诉记者,“我们精心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作用发挥显著、群众高度信赖的个性化调解室,比如‘中心调解室’、‘马丽调解室’、‘冬雨调解室’、‘李霖工作室’等个性化调解组织受到了辖区居民的高度评价。”

    记者了解到,崂山区司法局依托“12348”法律服务专线,建立了区人民调解中心,推行“三个三”大调解机制;投资30余万元建成15个新型社区“司法工作室”,确定了“法助人和”服务品牌;在矛盾纠纷多发行业、领域,建立了海上纠纷调委会、涉军纠纷调委会、劳动争议调委会、交通事故调委会、风景区纠纷调委会等“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编织起了“横到边、纵到底”,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立体化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夯实了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此外,为鼓励人民调解员、律师积极参与调解,崂山区司法局还建立了优秀案例奖励规定,实行“以奖代补”做法,对调解优秀案例给予现金奖励。今年以来,崂山区共调处民间矛盾纠纷161件,其中疑难复杂16件,涉及人数378人,涉及金额81.49万元;调处成功率97.5%,基本实现了“小矛盾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街道”的目标。

    本版撰稿摄影记者 陈勇 通讯员 范成业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蓝天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