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灾害和死亡打交道,地震救援被看作是一份出生入死的职业。在常人难以承担的超负荷工作和精神压力面前,王念法总是说:要把本职工作做好,一定要尽可能付出。
冲锋在前的“拼命三郎”
在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王念法被称为“拼命三郎”。与其相识14年的战友老何说,在灾区救人,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胆大心细,再难再苦总是冲锋在前。
“实在、实心、实干”是队友对王念法的另一个评价。“无论是进入救援现场,还是平日里训练,他总是把衣服弄得最脏、刮得最烂的那个。”哪个废墟最难清理,王念法就冲锋在前,钻向哪个废墟。虽然已经荣誉满身,他依旧不改本色。
王念法常说,对自己来说,吃苦等于享福。出生于山东菏泽定陶县,王念法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在母亲“当兵锻炼锻炼”的建议下报名入伍。就在极短的时间内,他从“新兵蛋子”迅速成长为所在军区扫地雷前三名。
部队几年的锻炼让他脱颖而出,成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首批队员。
地震救援队员直面灾害和死亡。王念法坦言,自己也曾害怕过。如今,王念法却总是说:学会面对死亡,是每一个救援队员必须迈过的坎,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救援就意味着在死人堆儿里找活人。
命悬一线的工作环境、直面死亡的精神压力、超负荷的状态,让许多人对地震救援队队员这个职业望而却步,但王念法却倍加珍惜热爱自己的工作,“越干越带劲儿”。
“既然有这碗饭吃,就一定要把活儿干好。国家养了我,我就必须把本职工作做好。”王念法说,自己享受到了“技术留京”的好政策,如果不认真干,哪对得起组织!
白了头发的“80后”
“和刚来救援队相比,念法黑了、瘦了、头发也白了,看起来哪像个‘80后’。”老何说。
王念法回忆,去年夏天,他在小区里抽烟,一个小孩儿追着他说:“爷爷!爷爷!抽烟不好!”
汶川地震前,王念法的妻子怀上了一对龙凤胎。地震发生后,他紧急集合赶往灾区。怀有身孕的妻子因担心丈夫安全伤了胎气,两个孩子不幸流产。这对王念法打击很大,头发一夜变白。
所幸的是,王念法妻子身体经过调整后,重新怀上了孩子。如今,他的孩子已经一岁半。王念法坦言对家庭和妻子心怀愧疚,“现在每天到家,儿子都睡了,也就早上能看一眼。”
家人的支持成为王念法的重要支撑。“现在一来了地震,我媳妇和老丈人就会主动给我打电话,说:‘念法!是不是该出队了啊!’以前都是我得主动请示他们,现在反倒他们来给我下命令了!”王念法说。现在他的妻子还会积极做其他队员家属的工作,帮助他们放宽心。
没有架子的大男孩
在同事白鹏飞眼中,王念法是一个纯真的大男孩,“没有架子,工作起来很认真,不怕苦”。
2007年,王念法成为了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首批专业救援教官中的一员。他和学员同吃同住,从不搞特殊。
当上了教官,王念法主要讲国际救援标识、障碍物移除:“我现在最大的财富就是十几年的救援经历,我总是可以讲出很生动的例子,学员就愿意听,容易接受。”
2008年7月,自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投入使用以来,每年为国家救援队、省级救援队、应急管理官员等开展多期培训。为此,他还潜心钻研,参与了《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培训考核大纲》的编写工作。王念法被派往瑞士、日本、新加坡等地学习最先进的救援技术,回来后,根据我国特点,总结摸索出一套独创救援技术。
在教学中,遇到难管理、自以为是的救援队员,王念法和同事们总能用最科学的技术让对方叹服。一次上支护训练课,某特勤大队的大队长拍着桌子说:“我和我的队员用自己的方法比你们要快。”结果他们从上午干到晚饭前都没完成。而王念法带领队员三下五除二就把平铺在地上的水泥板移走,使他们心服口服。
地震救援的经历,让王念法对灾区的孩子特别有感情。孩子们到北京来玩、看病,王念法夫妇会安排住宿,给孩子们买吃的、用的……“马小凤前几天还给我打电话,她今年就要毕业了,说打算回老家找工作,为家乡重建出力!”王念法说起孩子们,就像夸耀自己的孩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