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随着青岛、济南、郑州、太原、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拉萨10个海关关长共同在青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合作协议》,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启动试运行。首票货物由西安海关辖区的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在西安提交进口报关单,10分钟后,该企业自韩国进口的54套半导体配套设备经青岛口岸顺利通关。
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海关总署决定由青岛海关牵头,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九省(区)内的10个海关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10个海关建立统一的区域海关通关中心,以及统一的申报平台、统一的风险防控平台、统一的专业审单平台、统一的现场作业平台,从根本上打破了地域限制和关区界线,形成“多地通关,如同一关”的通关格局。
青岛海关关长臧玉健介绍,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涵盖海运、空运、铁路、公路等多种进出境运输方式,业务类型复杂。丝路一体化板块也在目前海关5个一体化板块中覆盖地区最广、跨度最大、地域差异性最明显。通关一体化后,区域内货物通关的风险参数设置、报关单专业审单等工作,均统一由设在青岛的区域风险防控平台、区域专业审单平台进行。该中心运用云计算、大数据、视频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与海关总署、区域内各海关、主要通关业务现场的全面对接,企业无论在区域内哪个现场申报,系统按照同样的参数标准进行判别。
据悉,此次改革先期实现区域海关通关一体化,继而将以创新多式联运监管制度为抓手,打通东联日韩、西至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目前青岛和西安都已建立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企业可以根据物流需求,自由选择空运、铁路、陆路等联运方式,途中货物换装、拆拼不需要进行转关申报,并实行物流全程一次性查验。
据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外贸进出口总值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十分之一,沿线地区共有近9万家海关注册企业。改革可为企业降低通关成本20%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