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讯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布局调整升级,金融业助推就业增长。动力正在从传统经济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目前中国的服务业比重刚刚超过工业,而随着大部分低附加值工业数量减少,未来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尤其是在中部二三线城市,市场潜力相当大。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就业信心指数2014四季度报告》中,这些要素,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上体现明显。“小”字成为新常态下人才招聘的关键词
区域经济升温 “小而美”经济圈受热捧
报告指出,环比三季度数据,四季度不同地区企业招聘需求均有攀升,但相较三季度中部、西部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态势,四季度西部和东部持平,均稍逊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经济优势在2014年表现的炙手可热,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加速运动,以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为依托,承接“溢出效应”。2014年还是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第十年,过去十年的优势积累开始逐渐释放,中部六省均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武汉城市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小而美”的区域经济圈成为吸引人才的主力。
白领逃离北上广减速 三四线城市成掘金高地
虽然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招聘需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较前三季度,增幅明显提升。二线城市中因为包括了杭州、天津、成都、重庆、苏州5个新一线城市,因此全年增长迅猛,虽然第四季度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但未来放量不可低估。
三四线城市成为人才市场主力军,2014年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起步年,随着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城镇配套政策逐步落地,三四线城市潜力巨大。
民企疯狂延揽人才 外资与国企望洋兴叹
2014年新《公司法》推行后,新注册的服务业企业数量在下半年出现大幅增长,这是民营企业保持旺盛需求的关键因素。智联招聘就业信心指数企业性质数据显示,民企招聘需求一路高歌猛进,一季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二季度高出7个百分点、三季度高出8个百分点,虽然四季度回落至一季度水平,但40%的数字遥遥领先于合资、国企和外资企业。
相比民企的“霸气”,国企与外资企业略显疲软。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未来几年将成为国企改革的标志性年份。央企层面,2014年国资委组织六家央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试点,各试点央企在筹划设计自身改革方案,包括能源、电信、金融等领域的央企改革也在自下而上的推进。这些改革措施也造成了企业在用人方面的谨慎态度。
中小企业一枝独秀 超大型企业上演逆袭
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旺盛需求贯穿全年,新《公司法》2014年开始在全国推行,新注册的服务业企业数量在下半年出现大幅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四季度IT/互联网、零售批发、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在人才方面的旺盛需求。 其中2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的表现尤甚,达到72%。正是他们组成了中国就业市场的“微细胞群”,极大地激活了劳动力就业市场。这表明中央着力推进的简政放权和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的政策开始发挥效用。
四季度另一大亮点是规模在1000-1万人之间的企业需求爆增,达到33%的高值。此外,万人以上规模的超大型企业在前三季度的两个季度都处于负增长水平,第四季度成功实现逆袭,实现3%的增长。万人以上企业多数都是生产、制造类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蓝领工人占主要员工构成比例。岁末通常是这一人群流动频繁的季节,加之春节在即,为确保来年生产稳定,通常会在年末做人员储备。(青岛新闻网记者 夏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