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时政类 > 正文

市地震局工作报告

来源: 作者: 2014-12-12 17:11:22 字号:A- A+

2014青岛市政府51部门“三民”述职(14日下午)

市地震局局长 仇维宏

    【报告解读:市地震局】

    截止到11月30日测震台网共监测定位地震477次,准确、快速向市委、市政府上报《震情》19次,圆满完成了震情速报任务。

    目前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184项,审批大厅共办理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核准11项,一般建设工程核准12项,省外安评单位开展地震安评工程备案17项。

    积极开展创建市级地震安全示范镇活动,崂山区中韩街道、黄岛区琅琊镇等5个单位被认定为青岛市地震安全示范镇(街道)。11个中小学校被认定为省级科普示范学校。

    利用“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之际,在五四广场举办“地震开放日”活动,为市民展示了地震应急救援装备、地震科普知识展览,参观人数达1500多名,发放科普知识宣传材料2000余份。组织200多名市民参观了地震监测中心。

    2014年,青岛市地震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市政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政府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一年来,我局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紧紧围绕“两年见成效”的奋斗目标,全面落实2014年度防震减灾工作要点,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继去年评为全国防震减灾先进单位后,今年又被山东省地震局推荐为全国防震减灾先进单位。

    (一)地震监测规范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地震监测科学规范。完成了《青岛市短临震情跟踪实施方案》、《青岛市地震预测意见管理实施细则》和《地震监测工作手册》的编制工作。完善地震宏观观测网络,进一步整合地震前兆观测系统资源,多手段、多途径捕捉地震宏观异常,提高了地震预测的可靠性。

    震情监测准确及时。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严格落实24小时震情值班制度,有效开展地震监测主题月活动。认真做好APEC论坛、世园会期间震情保障和安全稳定工作。截止到11月30日测震台网共监测定位地震477次,准确、快速向市委、市政府上报《震情》19次,圆满完成了震情速报任务。

    (二)台网建设及安全运行有了新保障

    加强对台网中心、测震台站和传输线路的维护,确保了台网高质量运行。完善《台站检查评比实施细则》和《台站检查评分标准》,开展检查评比活动,通报表彰管理先进单位,充分调动了区(市)地震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依据法律、法规,下发《青岛市地震局关于推进区(市)地震监测设施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我市地震观测环境与监测设施保护全部进入行政审批大厅,地震监测等基础设施和观测环境得到依法保护。

    (三)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实现新突破

    积极推进地震小区划工作。黄岛区小区划工作已完成评审报告的编写,东部滨海发展带和中心城区共118平方公里的地震小区划工程正在推进,年底前完成评审报告上报工作。

    扎实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依法推进地震安评工作,严把重大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关口,按照青岛市政府有关文件,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并将收费项目予以公示。目前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184项,审批大厅共办理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核准11项,一般建设工程核准12项,省外安评单位开展地震安评工程备案17项。

    积极开展地震安全示范工作。市南区齐东路社区和黄岛区薛家岛第三社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社区。积极开展创建市级地震安全示范镇活动,崂山区中韩街道、黄岛区琅琊镇等5个单位被认定为青岛市地震安全示范镇(街道)。11个中小学校被认定为省级科普示范学校。

    (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有了新途径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城镇化与减灾”这一主题,制定并落实了《2014年青岛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5万份,电视报道15次。在《青岛日报》、《青岛晚报》等媒体刊登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演练等专题文章,发行量达120万份。播放《今天.明天》专题片等,青岛广播电台、山东新华网同步播出了我市宣传教育情况。

    认真组织“青岛市防震减灾宣传主题月活动”。利用“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之际,在五四广场举办“地震开放日”活动,为市民展示了地震应急救援装备、地震科普知识展览,参观人数达1500多名,发放科普知识宣传材料2000余份。组织200多名市民参观了地震监测中心。

    参加第三届“平安中国”防震减灾宣导千城大行动活动。在莱西市放映了6场广场电影《8.0》,观看市民达1300余人。各区(市)结合自身特点,广泛开展各种活动,镇(街道)、社区上下联动,通过组织“参与式、体验式”防灾减灾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五)地震应急基础保障有了新举措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改造和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够快速启动。地震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全市灾情速报网络连接畅通。完成了《青岛市地震应急预案》、《青岛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和各镇(街道)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对各区市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登记备案。各项应急保障措施的制定与完善,为应急救援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有了新提高

    应急救援队伍不断充实。按照精干顶用的原则,及时充实调整“青岛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青岛市地震应急搜救志愿者服务队”和“地震应急通讯志愿者服务队”人员,确保一旦遇有震情,能够拉得出,过得硬。

    应急救援装备不断完善。购置了一部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地震应急现场救援车和两辆运兵车,为地震应急指挥部购置了部分先进的通讯器材,建立了两处应急物资储备库,按要求储备了地震应急救援的训练器材和随车装备以及后勤保障物资。

    应急救援演练不断加强。5月12日,在青岛高新职业学校举办了“全市中小学校地震应急演练启动仪式暨青岛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综合演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年共组织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地震应急救援、疏散演练活动1405场,参加活动人数达40多万人。在参加“山东半岛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中,青岛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获得先进集体称号。

    (七)地震科技创新有了新进步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成立了青岛市地震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了《青岛市地震科学技术委员会章程》。重视对在职人员学习培训,先后4次组织75人次赴兰州、郑州等地参加学习培训与科技交流。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调研,坚持每月一次的科技学习交流制度,科技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注重科技成果研究。制定了《青岛市地震局地震监测、防御、应急专项课题管理细则》,设立地震监测、防御、应急专项课题经费。完成省局2项青年基金、6项合同制科研项目申报工作。“青岛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项目”获省科技厅二等奖。已申报地震局自主扶持防震减灾科研课题9项,逐步引导一线科技人员参与地震专题研究。

    二、履职尽责、服务基层工作情况

    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服务基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善于在联系群众中解民意

    坚持把知民情、解民意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广泛征求意见并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的来电和防震减灾业务咨询,年内共接听市民咨询电话90余次,均给予了满意答复。班子成员分别深入到各自的联系点调查研究并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加强了工作的针对性。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深入社区了解社情民意、协调解决困难。

    (二)注重在政策支持上帮基层

    为尽快提升区市防震减灾综合保障能力,着力解决支撑平台不足的问题,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区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意见。定期派出工作组指导各区市开展防震减灾工作,使区市防震减灾基础工作进入快车道。

    (三)坚持在帮助基层中办实事

    为推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快速发展,我们把帮助区市地震部门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当务之急。在区市测震台网建设中,派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方案设计和建设。在区市综合台站建设中,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台站,为区市地震综合台站建设提供场地条件。在资金保障上,积极协调区市政府给予财力支持,对重点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援助。

    三、市民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在2013年开展的“三民”活动中,会场征集市民意见建议1条,有效建议1条,主要集中在地震安全教育。对此我局高度重视、专题研究,于2014年1月20日按期办复。在2014年度工作中重点落实。

    首先加强了防震减灾宣传队伍和基地建设。全市地震部门均建立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拥有了一支以地震部门业务骨干为核心、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阵地工作员、地震应急宣教志愿者为主体的防震减灾宣教队伍。在崂山王哥庄新建的“青岛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已于12月1日正式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预计每年可接待参观者达3万人次,成为我市普及地震知识,提高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载体。

    其次加强了基层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各区市地震部门制定了面向公众的宣传教育方案,建立和完善了与新闻媒体等合作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镇、进社区”活动,增强了宣传工作的经常性,提高了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对照国家2020年防震减灾总体目标,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监测台网密度小、基础设施陈旧,救援装备物资储备不足,不能满足突发较大震灾的需求;二是法规建设和抗震设防执法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三是全社会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投入不足,基础建设不够完善,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收尾之年,更是关键之年,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青岛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等政策法规精神,围绕实现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三年创新高”的目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基层工作,强化基础工作,努力提升全市防震减灾能力。

    (一)全面推进基础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中国地震局青岛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项目建设,加强沟通,积极协调,力争该项目经费全部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年内完成主体建设。推进区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十二五”确定的区市重点建设项目,指导督促区市抓好落实。

    (二)全面提升地震监测能力。推进台网中心和测震台网系统升级改造,完善强震台网中心系统功能,优化地震前兆台网系统功能。推进现场监测与指挥技术系统、应急指挥中心改造升级工作。认真落实《青岛市地震监测台站管理制度》、《青岛市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推进区市台站管理规范化进程。认真做好地震观测环境与监测设施保护工作。

    (三)全面做好震情保障工作。落实市、区(市)“震情监视和短临跟踪方案”,实行每周观测资料异常零报告制度。抓好重大活动、重点时段的震情保障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震情值班制度,落实震情速报要求,高效处置地震事件。落实《青岛市地震预测意见管理实施细则》,认真做好周、月、年度和特殊时期、重要时段的震情会商。落实《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实施细则》,不断完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体系。

    (四)深化城乡地震安全工作。进一步做好工程抗震设防安评审批、地震安评资质备案、地震安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确保全面落实抗震设防管理。推进地震活断层探测成果应用和地震小区划工作。跟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继续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地震安全示范镇(街道)、地震安全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五)加强地震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理规范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逐步推进应急演练制度化建设。完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专业训练,提高紧急救援能力。完善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充实救援装备物资,提高应急救援装备现代化水平。推进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建设。建设地震应急指挥场所,完善信息传递与处置等辅助决策系统,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充分运用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结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等重要时段,在全市集中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防震避震知识宣传活动,推动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智慧青岛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