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局局长 马卫刚
【报告解读:市商务局】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3000亿元、增长12%以上;进出口突破800亿美元,成为今年以来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中进出口、进口、出口三项指标唯一保持全面增长的城市;到账外资突破60亿美元,在2012年由副省级城市第6位跃居第2位的基础上,今年前10个月超过深圳升至第1位。
建立了确保为市民供应“放心肉菜”的质量标准和监管模式,认定了34家、20多万亩本市蔬菜生产基地,每天可稳定提供1000吨优质蔬菜。
报告全文
“三民”活动已成为商务部门倾听民声民情、转变机关作风的重要动力,成为我们改进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平台。去年活动期间,我局收到市民意见建议30条,今年又通过“机关开放日”、“网络问政”、“民生在线”、“民情零距离”等活动接受提问和意见建议204条,我们将其全部纳入机关处室年度工作考核,逐项分解落实责任制,做到百分之百按期办结回复,推动商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当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今年全市商务工作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3000亿元、增长12%以上;二是进出口突破800亿美元,成为今年以来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中进出口、进口、出口三项指标唯一保持全面增长的城市;三是到账外资突破60亿美元,在2012年由副省级城市第6位跃居第2位的基础上,今年前10个月超过深圳升至第1位。自2012年以来,我市外贸进出口三年净增100亿美元规模,到账外资连续三年每年跨上一个10亿美元新台阶;我市外贸、外资、外经、外包和内贸“四外一内”五项主要商务指标发展规模全面位居全省第一,扭转了多年来青岛外贸、外资、商贸全省领先,外经、外包相对落后的“三强两弱”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在商贸流通和开放型经济两大领域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一)商贸流通领域。一是抓好市民“放心肉菜”供应体系建设。民以食为天,“菜篮子”安全消费关系到千家万户。我们按照“用外贸标准办内贸”的工作思路,以国际标准提升“菜篮子”建设水平,市政府出台了《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了涵盖生产、流通全产业链的《鲜活农产品生产流通管理规范》,建立了确保为市民供应“放心肉菜”的质量标准和监管模式,认定了34家、20多万亩本市蔬菜生产基地,每天可稳定提供1000吨优质蔬菜。实施“菜篮子”工程农贸市场社会监督员制度,在全市范围内聘请了70位市民代表担任社会监督员,对128处重点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进行日常巡查监督;全面启动运行“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对375家单位入市销售的100多个猪肉和蔬菜品种实行全程监控;为引导市民用好肉菜流通追溯二维码,根据青岛电视台《民情零距离》栏目观众提出的建议,我们积极改进工作,增加向市民发放指导彩页和带有提示标记的环保袋、捆扎绳等,增强市民安全消费的观念,实现入市肉菜“来源可查、流向可追、数量可计、质量可控”,300余万城市居民从中受益。启动建设覆盖全市的“农超对接”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建成50处社区惠民蔬菜直销店,创新开展“农超对接”直供、车载蔬菜进社区等活动,市民日常消费40%以上的农副产品可直接进入超市和社区,降低流通费用15%以上。我市的做法引起各级媒体广泛关注,今年3月22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我市农超对接工作做法,6月17日央视《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均报道了我市肉菜流通追溯工作经验,在全国首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验收评比中青岛排名第一。
二是抓好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和公益性改革。按照市政府市办实事要求,我们会同市财政部门和各区商务主管部门,通过调查摸底、明确标准、现场评审和社会公示,确定了年内新建改造的15处标准化公益性农贸市场名录。在工作方式上,我们改变了以往坐在机关里收材料听汇报的习惯做法,年初对区市商务主管部门提报的15处农贸市场建设改造计划,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进行社会公示,直接听取市民的意见建议。在公示过程中,山东路花好月圆社区居民对拟建在该社区的农贸市场提出不同意见后,我局及时协调相关区政府和部门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多次与社区居民、市场主办单位面对面协调,按照居民意见及时调整了项目安排,提高了市民对民生建设项目的满意度。实施农贸市场公益性改革计划,由原来的直接发放补贴资金到项目单位,转变为向项目单位进行股权投资,政府加强市场调控但参股不参与分红,政府股权获利部分直接用于补贴摊位费以降低肉菜价格。根据市民要求,我们今年还启动了市内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搬迁改造的调研论证工作。到今年底,市区三年来经过标准化改造和建设的农贸市场总数已达到45家,市民日常买菜购物的环境有了较大提升改进。
三是抓好内外贸融合发展促进消费。上半年市政府及时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意见》,实施旅游消费、会展消费、农村消费、文化消费、健康消费、体育消费、假日消费、生活消费、时尚消费、教育消费“十大领域拓展工程”,启动了信息消费、信用消费、绿色消费“三大新型消费模式培育工程”和房地产家居、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典当、公共服务“五大消费业态激活促进工程”,努力形成消费、出口、投资“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加快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引进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企业,培育海尔电商、利群网上商城、“爱心大姐”家政服务、“百洋健康网”等一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本土特色电商平台,网店活跃企业超过8000家,网商零售额突破300亿,同比增长30% 以上。成功举办“青岛城市购物节”、世界进口商品采购大会和中日韩海鲜烹饪大赛等促消费活动。发挥外贸港口优势,向保税港区延伸发放汽车进口许可证服务授权支持整车进口口岸建设,支持建立红酒、奶粉、食品、肉品、日用品等进口商品分拨中心,在市区设立了进口商品直销超市;推动大型商业企业成立进出口公司,直接从境外采购进口适销商品。今年以来,我市猪肉进口增长238%、牛肉增长121%、奶制品增长10%,丰富了市民餐桌、提升了消费档次。“千万平”总部商务区和商贸集聚区重点项目主体竣工或开业88 个,总面积608 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的276%,海信广场二期改造工程完工、新增营业面积9000平米,海航万邦购物中心开始营业,华润万象城等将于明年营业。
四是抓好国家商贸流通试点项目建设。经商务部报国务院批准,在我市启动实施了国家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和发展综合试点,青岛成为全国首批七个试点城市之一,重点开展“建立健全商贸流通法制体系”和“内外贸融合发展促进消费创新模式”两方面工作。商务部在我市安排部署的三个单项试点进展顺利: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国家试点,重点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和配送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共确定了试点项目16个,投入扶持资金近400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近10亿元,城市日用品共同配送比例提高10%以上。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主要是青岛西海岸的中国北方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启动一期项目建设,完成投资近20亿元;位于胶州市里岔镇的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完成项目概念规划设计,已启动建设中央大厨房、检测中心等重点项目。 “早餐示范工程”试点,新增主体示范企业3家、累计达6家,具备日配送早餐30多万份的能力,部分缓解了市民“早餐难”问题。
(二)开放型经济领域。一是抓好外经贸企业综合服务发展保障工作。目前我市实际运营的7000多家外资企业和1.5万多家外贸企业,实际提供相关就业岗位超过300万个,创造财税收入占全市的60%以上。我们按照“扶企业、稳增长、保就业”的要求,及时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出台促外需扩内需稳增长40条服务企业发展政策措施;会同海关、国检、财税、金融、保险等单位,联合向企业发放《青岛市贯彻落实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政策》工作手册,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关检通关合作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节省检验检疫费用1000多万元,企业出口退税时间从18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新增外贸企业融资授信560多亿元,企业参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72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超过3900亿元,为2000多家外贸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约78亿元。参与推动一汽大众华东基地落户即墨、惠普全球大数据研发中心落户西海岸新区等重点项目。支持我市116家企业在“一带一路”等国家和地区从事跨国并购和资源、能源开发,启动建设首家省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在全市范围建立优化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环境三级联动服务体系,为企业协调解决结汇、通关、融资、用工等难题500多个。新增软件信息服务外包企业145家,累计突破700家,吸纳大学生就业超过10万人。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国家试点,跨境电商“阳光快速通道”已于6月底正式上线运行,相关企业可享受出口退税、结算等便利。
二是抓好对外开放大活动、大动作和城市国际化环境建设。今年5月份,我市成功承办2014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来自APEC 21个成员体及世界贸易组织等5个国际组织代表团的636名代表来青参会,会议发表了《2014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青岛声明》。我市同期举办了亚太国际美食节、青岛名品亚太展、亚太进口商品展三项活动,提升了青岛在世界上的城市知名度。“APEC友谊林”落户青岛崂山区。6月6日,在全市重大活动组织总结会议上我局作了典型发言,并被表彰为“2014年青岛市重大活动组织保障工作突出贡献单位”。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中韩自贸区战略等机遇,研究提出《加快“走出去”参与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调研报告》、《关于中韩FTA谈判与青岛提升开放新机遇的调研报告》及相关行动计划,积极打造“一路一带”北方重要门户城市和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深入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开放提升战略,全面启动实施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五大行动计划”,推动电子商务引领发展、国际货物贸易提升发展、国际转口贸易突破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跨越发展、国内外贸易融合发展。成功举办首届青岛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城市青岛圆桌会议,在全国率先试点与11个国家的20个城市(省州)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市成为中美地方经贸合作机制中方首批成员单位,与美国旧金山、芝加哥、佐治亚州结为经济合作伙伴。启动筹建在新加坡、德、韩、日、美等国设立推动双向投资贸易合作的境外“青岛工商中心”,新加坡青岛工商中心已正式挂牌运行,美国旧金山青岛工商中心将于年底前后完成注册。全国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海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在我市挂牌设立,成为推进我市对台投资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与新加坡签署了《城市发展全域合作框架协议》,在机场、地铁、水科技园、高端物流等领域引进新加坡模式。学习借鉴香港、新加坡经验,启动地铁商业规划调研。引入对外经贸大学和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在我市合作创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美商学院”,积极依托高水平国际教育资源培养高端专业人才。
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始终坚持把“惠民安商”工作理念落实在行动上
我们始终把“增强商务工作给市民带来的城市幸福感,提高企业对商务工作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目标,转作风、转方式、务实效、接地气,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制度化、常态化,确保落地生根。一是创新建立服务型商务工作机制。会同国税、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等机构与新华锦集团共同搭建中小微企业外贸供应链服务平台,创新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业务,为3000多家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前11个月供应链服务平台进出口1.3亿美元、增长近50%;建立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38.4万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免费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二是创新建立商务民生项目建设社会公示机制。及时通过媒体、网络等向社会发布民生项目安排、筛选条件、建设要求、过程监督和验收办法等信息,通过召开居民座谈会、信函等方式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和需求。三是创新建立商务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社会公示制度。改变以往“专项资金管理单纯给项目单位分钱”的传统做法,对公共流通、市场建设、服务外包等每个项目的财政资金扶持情况全面进行社会公示,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绩效评估,确保了商务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和实际成效。四是深化商务行政审批管理改革。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实施外资准入行政许可便利化改革试点,推进外资项目核准、合同章程审批、工商注册登记“三位一体、一步到位”,进一步向区市下放了外商投资审批权,压缩对外投资等8项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办理审批事项2.4万件,其中提速即办1.2万件,在去年提速65%的基础上,今年再提速38%。五是创新建立局级负责同志和业务处室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组合式工作机制。健全573家商贸流通企业监管台帐,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排查整改隐患200多处。
当前,今年的各项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我们认真研究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针对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办法成效不大、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压力较大、转变工作作风为市民和企业排忧解难还不够等问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建立民生商务贴近基层社区工作机制,继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和工作实效,与广大市民、企业守望相助,把“惠民安商”的青岛商务理念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为市民服好务、为企业服好务上,虚心接受市民、基层和企业的监督批评,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上一篇:市金融工作办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