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河正在成为青岛生态休闲游、乡村旅游的新坐标,青岛旅游格局嬗变的新高地!
作为母亲河,大沽河对于我们这座城市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不仅孕育了青岛一方人,也聚集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富饶的天然物产以及独特的自然风光,从发源地到入海口,沿河文化及风土人情各有地域文化特色。在历时三年多的综合治理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一条长达220公里、综贯南北的“生态绿轴”几乎贯通青岛全域各节点,沿线构筑起一个个新的生态集聚区,众多崭新的生态休闲旅游资源不断涌现。
为了让更多大沽河生态旅游资源展现于岛城市民面前,感受沽河巨变,畅享生态休闲,市旅游局与本报9月中旬联合举办“美丽沽河生态行”活动,邀请媒体记者、旅行商、摄影爱好者以及市民代表等百余人,走遍大沽河沿线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城阳(红岛新区)五个区市,总行程预计600多公里。通过此次活动,将进一步宣传推介大沽河流域丰富的自然及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提升社会各界对大沽河沿线旅游业发展的关注,同时,加大大沽河流域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和线路开发及推介力度,打造大沽河自然生态景观长廊,促进我市北部乡村旅游业升级发展,不断构建全域均衡发展、产品体系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的“全旅游”格局。
发展沽河生态游恰逢其时
无论是“五一”、端午,还是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包括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大沽河都当仁不让地成为青岛生态休闲游新主角,热度节节攀升。
“去看看大沽河美景”,现在已成为岛城市民出游的新时尚。今年以来的几个小长假,沽河岸的农家宴、采摘园都赚了个盆满钵满,不少沿河居住的农户开始粉刷门户,挂上“沽河农家宴”、“滨河农家宴”的招牌,准备好各色农家菜肴,招待远道而来的游客。
2008年,国务院对我国法定节假日作了调整,成为“两个7天长假、五个3天小长假”的假日模式。新假日制度的实施,有效增加了人们的绝对闲暇时间,同时更多的小长假和大周末,也让旅游需求变得更加平稳,一日游、二日游等短线旅游产品迅速升温,环城市近郊游、乡村旅游成为最受游客喜爱的出游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国务院日前发布的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对乡村旅游寄予厚望:“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发展大沽河生态游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新景点期待亮相
“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三年前确定的沽河治理目标,目前已成为随处可见的景观,“一桥一景”、“一闸一景”、“一段一景”,大沽河两岸聚集的众多旅游新资源将为青岛生态游再添新动力!
在大沽河即墨河段,有一片古刺槐林,当地人都称之为“古槐林”,林子占地面积有1000余亩,堪称是大沽河沿岸最原始的自然生态风貌。开发之前,这里人迹罕至;大沽河综合治理过程中,对这片古槐林保护有加。
大沽河治理工程让沿河镇办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变为现实,李哥庄河荣二村千亩果树采摘园、贾疃毛蟹养殖基地、胶莱镇南王疃绿色蔬菜瓜果采摘园……目前沿岸蓬勃发展的各式休闲采摘项目就有10多处。
大沽河生态游不仅有自然景观,更有人文色彩。在大沽河胶州服务区内,大沽河博物馆预计于明年开放,这也是“母亲河”的第一座博物馆。博物馆包括大沽河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科技艺术博物馆、水运博物馆、戏曲博物馆以及游客服务中心6大馆区。
大沽河沿岸,类似这样的新景点层出不穷。2012年全市旅游资源普查梳理统计显示,大沽河流域内分布了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田园采摘、民俗风情等10类约100多项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蕴藏了巨大的潜力。大沽河治理之前,它们就像散落在两岸的珍珠,3年治河,它们被重新组合,璀璨闪烁,期待精彩亮相!
新使命 新能极
对于青岛旅游而言,大沽河生态游带来的不仅仅是市民周末休闲多了个新去处,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有助于旅游业转型升级,破解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难题。
青岛以旅游城市而著称,但 “南热北冷”一直是困扰青岛旅游业实现更好水平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瓶颈之一。随着大沽河旅游时代的开启,必将把青岛旅游的热点区域从沿海一线向广阔的北部乡村极大延伸,以大沽河生态旅游轴带为核心,辐射联动流域内的莱西姜山湿地旅游区、平度大泽山旅游区、即墨古城旅游区、胶州艾山旅游区、红岛文化旅游海岸共5个大型旅游区,使全市旅游业南重北轻的格局得到平衡。大沽河多样性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特别是生态游、体育游、文化游、农业游和度假游等特色休闲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建立完善,必将极大丰富和拓展青岛旅游产品线。
正如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所说,开发沽河旅游是实现“全方位、全要素、全时空”青岛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城市目标的重要举措,对破解我市旅游业南北发展不平衡难题,促进北部广大乡村地区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沿河区(市)的城市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美丽沽河生态行,精彩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