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综合类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邹城打造孟子文化品牌

来源:中国山东网-- 2014-09-12 21:52:05 字号:TT

    9月15日至19日,“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活动将举行,就如何弘扬传统文化这一话题,邹城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平近期在接受中国山东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孟子故里,邹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儒家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邹城责无旁贷。”

    谈孟子文化品牌:“孟氏家族”品牌集群效应初显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视察时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大讨论和实践在中华大地上勃然兴起,作为孟子故里,邹城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以孟子文化品牌为统领,对儒家文化进行提升。在文化建设上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令邹城取得了文化兴业、文化兴城的先机——

    2013年,成立孟子研究院,搭建起海内外孟子研究的高端学术平台。

    以“孟子故里读孟子,谋事做人平天下”为主题,推出了“孟子故里修学游”。

    在全市开展“我爱读《孟子》”主题活动,营造市民学国学、读《孟子》的氛围。

    投入200多万元,把孟府玉兰院精心改造成修学基地——“习儒馆”,按照古代私塾学堂的模式进行布置,向游客传授儒家文化。

    以“孟子乡音”为统领,打造了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举办“孟子乡音”千人二胡、百架古筝、万人演唱会等群众文化活动。

    自2007年开始,重点打造中华母亲文化节,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

    ……

    一道道文化大餐不仅摆上了邹城人的“餐桌”,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邹城制定了一系列举措,激发起邹城人民作为孟子故里一员的文化自豪与自觉,让孟子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邹城素有‘孔孟桑梓之乡,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邹城责无旁贷。”李平说。在系列的举措推动下,“孟氏家族”品牌已经逐渐形成集群效应,涵盖了旅游、学术研究、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体制改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

    谈文化建设:招标演出创新构建“邹城模式”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邹城,记者找到了答案。

    以文化建设为例,邹城创新多种形式,激活文化遗产资源,让它们变成老百姓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活动,就是最好的注脚。

    第一种创新是政府购买服务。今年3月31日至4月2日,“孟子乡音”2014邹城市千场演出惠民生演出团体公开招标,举办1000场文化惠民演出,被列入了邹城市2014年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

    李平告诉记者,通过招标的方式,吸引了外省、市、县和邹城本市的专业剧团、庄户剧团、民间文艺队伍等42个演出团体报名,曲艺小品、坠子、柳琴、歌舞、魔术等形式多样的传统、现代节目,让广大群众听得入迷、看得过瘾,招标演出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中标的剧团提供的演出内容,必须在开头部分体现邹城本地的文化,从而确保邹城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大的挖掘和弘扬。孟母教子传说、匡衡凿壁偷光等产生于邹城的传说纷纷以各种形式被搬上了邹城老百姓家门口的舞台。

    由此,沉睡的传统文化资源得以激活,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极大丰富,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参演队伍公开竞标、演出内容群众选定、演出效果及时反馈的“邹城模式”构建完成,可谓一举多得。

    谈非遗保护: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前不久,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邹城报送的民间文学《孟母教子传说》榜上有名,这是邹城继《平派鼓吹乐》后,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平告诉记者,邹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非遗线索比较多,目前发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达1002项。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非遗不能被普及接受,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带来了困难。作为文化部门,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李平说。除了对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建设非遗项目传习所、传承基地,保证非遗项目有阵地、有队伍、有人员、有资金之外,邹城还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的前身,是邹城市豫剧团,2003年初,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以来,邹城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而是结合本地特色,将非遗保护融入到体制改革的框架内,探索新的出路。

    “邹城市豫剧团原本是省级非遗项目阴阳板的传习所,在阴阳板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李平说,出于对非遗的保护,邹城豫剧团改制成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保留下来,同时在此基础上成立邹鲁演艺公司,面向市场,进行市场探索。

    目前,非遗传承中心除了承担文化惠民演出、市政府的重大活动外,也在积极开拓外面的市场,“和微山、兖州都有市场的联络,市场发展在不断壮大。”

    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在非遗保护方面同样发挥了很大作用。邹城梳理出尚寨竹马、阴阳板、山东花鼓等六个非遗项目,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邀请非遗传承人在城区、广场、文化大院等场所进行巡演,非遗项目的队伍、人员、道具、服装等由此得到很到程度提升。

    此外,邹城还注重打造非遗精品,去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邹城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平派鼓吹乐创作的《赶山会》获得“群星奖”,这是文化部设立的政府社会文化最高奖。此外,广场舞(阴阳板)《雩》(yú,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获得“群星奖优秀演出奖”。“我们既有高端的精品项目又有面向群众的普及项目,今后我们将注重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上尽可能多做一些工作。”李平表示。(记者 姜瑞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