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的时桂琴展示她的记账本
时桂琴2009年的工资收支情况分析
青岛新闻网7月23日讯 桌上摆着十本泛黄的老式笔记本,仔细一看才知道这是时桂琴和陈丙涛夫妇近20年的生活收支记账本。大米63.8元、豆腐1.1元、奶3.4元……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的老党员时桂琴每天都坚持记录开销的详细清单,每笔账单记录的内容大到储蓄金额、购置新家电、孩子的教育投入,小到柴米油盐,让自己了解家庭每年每月甚至每天的开销,同时根据当时收入,做好分析,更加合理安排支出。时桂琴的这一理财概念从1976年就开始培养,坚持30多年,一直到今天。
家庭账本数十年如一日,勤俭持家言传身教
时桂琴的家庭账本在盐城路社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家里存放的旧账簿已经占了好几个柜子,用她自己的话说“过去日子过的紧,工资要计划着花,现在生活好了,花钱也要心中有数。”时桂琴口中的“计划着花工资”在1986年来到盐城路社区就开始了,算算将30年了,在这近30年中她每天都对家里的收入支出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同时,时桂琴也很注重对子女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都养成了日常生活开销记账的好习惯,把勤俭节约的好品质传承下来。
从93年的账本上看,11月份的工资是555.7元,各项生活支出加起来,当月花了156.95元。记者发现,当年吃一顿午餐不到3块钱,租部队的一个4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才22块钱。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资、工资的上涨,她仍然做好家庭的理财,不忘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现在每月,生活收入比以前大大提高,孩子们也很孝顺减轻我们负担,我们从苦日子过来,也没有奢侈的习惯,所以,现在即使收入不少,但仍很节约。”时桂琴告诉记者。
从时桂琴老人的家庭账本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家人几十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体现了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伟大历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伟大转变的见证者,但像时桂琴老人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家庭账本,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习和尊敬。
热心服务的老楼长,真情调解的“和事佬”
记者了解到,1986年,时桂琴退休后来到盐城路社区,她人退心不退,主动担任盐城路29号楼的楼组长,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入到社区各项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热心的时桂琴还加入到社区“和事佬”协会的队伍中,负责片区的调解工作,为了邻里和睦和社区和谐,她经常串门走访、值班调解、收集信息。江西路33号所在的居民楼安装天然气过程中,由于管道走向问题与一楼违章房经营快餐店的居民产生分歧,居民要求一楼居民拆除违章房保证天然气管道通过。时桂琴等社区和事佬协会会实地查看后,及时协同居委会召开居民会议共同商议,并对一楼居民进行耐心说服。最终一楼居民同意管道走向,并表示决不妨碍管道施工,工程得以顺利进行。(记者 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