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大兴民生水利 发展生态农业 创建园林城市

来源: 2014-07-17 17:38:30 字号:TT

    新闻背景

    7月10日下午,在“气候变化与未来地球”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丁一汇和贵州省气象局局长赵广忠在演讲中分别提到,气候变化影响在中国西南地区已经显现。

    赵广忠说,2000年以来,贵州省的夏旱呈增加趋势,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重旱。特别是2011年和2013年的特重夏旱,分别导致农作物绝收46万公顷和27万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7亿元和95亿元。

    就此,丁一汇和赵广忠开出了“药方”:强化资源统一管理规划,水资源优化配置,开发大型水电工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防洪抗旱能力;增加人工降雨频次;建立节水型社会;保护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植被、原生地貌,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避夏旱期间降雨不足之害,趋夏旱期间光热资源丰富之利,实现干旱年份的丰收增产。

    安顺,作为黔中经济圈核心区,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论坛结束后,记者第一时间走访相关部门,了解安顺应对气候变化的种种举措和努力。

    民生水利以水富民

    仲夏时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平整的坝子里,禾苗青青,“我们鲍家屯村和周边约有1000余亩稻田连年都是旱涝保收。”村民鲍中全说。

    这主要归功于鲍家屯古水利工程,工程位于邢江河上游,600多年前,移居这里的古人为使鲍屯村寨周边农田达到旱涝保收的目的,结合河道与村寨农田的地形地貌,修建这一泄洪抗旱工程。

    历经六百多年,这个水利工程目前仍发挥作用,水利专家赋予了它“袖珍都江堰”的美称。

    如果说鲍屯村的“袖珍都江堰”是“以水富民”的“古代版”,那么近年来安顺市开展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演绎的就是“以水富民”的“现代版”和“未来版”。

    2013年安顺市遭遇夏旱,但平坝县白云镇数千亩连片稻田却丝毫没受到干旱的影响。这得益于该县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

    平坝县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起于2010年,当年实施了高峰镇项目区、2011年度实施了夏云镇项目区、2012年度实施了白云镇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覆盖23个村。

    经过三年的努力,平坝县“小农水”建设项目区路通、水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24.6%,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提高10.5%。特别是在特大干旱期间发挥了很大作用,保证了大旱之年“满栽满插”,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安顺市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都被列为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完成后将明显提高安顺市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在实施“小农水”工程的同时,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也在有序推进。总库容1264万立方米的石朱桥水库是贵安新区的重要水源之一。水库是以城镇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及农村人畜饮水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建成后可解决平坝县中心城区和夏云、天龙及十字乡片区9.63万人口生活用水及水库下游5100亩农田灌溉用水。

    西秀区新场河水库工程、镇宁县纳井田水库工程也在同时建设。今年上半年,安顺市各项水利工作进展顺利,农村10万人安全饮水工程的年任务已经提前完成,预计今年上半年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6亿元,占全年水利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52.5%,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绿色投资”产出“生态金矿”

    6月里,沿着安紫公路一路前行,走到紫云自治县板当镇沙坝村小憩,远山青翠,路边的小院里,果实的累累花红探出院墙,水田里,村民们正忙着栽秧。

    村支书黄竹刚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他们村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一到春天天晴时,大风刮着黄沙到处飞,有时候吹得眼睛都睁不开,村里的妇女每天都能从窗台上扫下一层黄土。下雨涨水的时候,泥沙夹着石头顺着山上往下流,有时候安紫公路都会被泥沙阻断。”

    1999年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后,沙坝村开始封山育林。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后,村民们开始植树造林。“以前种玉米的山坡上,都种上了树,地势陡峭的地方,背着树苗上去种。”

    在2003年第一期退耕还林项目中沙坝村种下了1500亩树苗,2013年又加种了1600多亩,现在村里总共种下了3100多亩的树苗,村里的森林覆盖率从过去不到10%增加到了40%。

    “除了冬天,山上的泉水没有断过,接根管子修个池子就能蓄水,想种点水稻、蔬菜也有水,泥石流也少多了,风沙2006年就绝迹了,种下的树逐渐成材,大家的日子是好过多了。”黄竹刚说。

    紫云自治县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4.45万亩。截至2012年底,紫云森林覆盖率达43.36%,平均每年递增1.2个百分点。

    夏天是普定县的“金荷”公路沿线最美的季节,阳光下高高低低苗木葱绿,万寿菊金黄。在路边贵州黔城晟睿林业科技发展公司的种植基地里,500多亩珍稀苗木长得很茂盛,这其中经济价值最好的当属红豆杉。“在市场上,一株两年的红豆杉裸苗能卖到10元,做成盆景能卖25元至50元。如果修枝得当,株型美观别致,每盆能卖到200元,如果再培养几年,还能卖到1000元以上。”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普定县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的“金荷”公路沿线聚集了10多家花卉苗木家林业企业,涉及花卉栽培、苗木种植、珍稀植物种植等。

    这厢苗木栽种效益好,那边的万寿菊种植的生意经算盘也拨的啪啪响。

    2013年普定县引进云南投资商到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栽种万寿菊500余亩,平均每亩可收干花160斤,按市场价格25元/斤计,当年收入就超过了100万元。

    马官镇荷包村的村支书张克蕊掰着指头算了笔账,“我们出租土地给老板栽种万寿菊,帮助老板采摘菊花,还开了“农家乐”,供赏菊、拍照的游客休闲娱乐,一年下来就可以挣三份钱。”

    普定县的万寿菊种植面积将扩大到3000亩,县里还将引进万寿菊加工企业,着力延伸万寿菊产业链条。

    “绿色是生态,更是效益,我们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经济,不仅让普定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也能帮助村民实现就业增收,企业实现利润。”采访中,普定县林业局负责人这样说。

    园林城市更宜居

    2012年3月,安顺市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园林绿化部门以城市主干道路为主线,加快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和景观改造,相继建成黄果树大街、西秀园区大道、机场路等生态景观长廊,形成塔山东西路、南北大街等绿荫大道,绿化景观建设和改造里程达到50余公里,城市道路绿化网络粗具雏形。

    2012年至2013年间,安顺市陆续实施了电视塔后山、园区大道双黄坡等山体绿化治理,治理试点面积2万平方米。

    2013年12月2日,安顺市开始建设山体公园,城区166座山体林地纳入建设范畴,其中2座山体公园和7座山体游园被列为市委、市政府2014年“十件实事”之一。建成完成后,将使建成区绿地率净增4%,达到30%;绿化覆盖率净增5%,达到35%;人均公园绿地净增3平方米,达到6.5平方米以上。

    虹山湖的改造升级,已成为安顺人锻炼休闲的必去之所;若飞公园、多彩万象旅游城及驼宝山广场等一批新增公园绿地次第开放,又增加了市民休闲游玩的去处;贯城河龙泉路段的绿化,花香两岸,四季常绿,也是一条绿色生态的休闲廊道。

    截至2013年12月,安顺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6﹪,绿化覆盖率30﹪,人均公园绿地3.5平方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根据安顺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设计,2014年申报省级园林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以上;力争用5年时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吴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