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
九龙山九龙湖
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
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野生鸟类钳嘴鹳
“十一五”营造林一百零一点六九万亩 二○○○年以来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百分之一以上
安顺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分水岭地带,是贵州省石漠化分布最广、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区域之一,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贵州生态旅游龙头。喀斯特面积占71.52%,境内山高坡陡,土层浅薄,暴雨多且强度大,是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2000年以来,安顺市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全市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石漠化面积减少,程度减轻,岩溶地区生态状况不断改善;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十一五”期间,中央和省、市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8.48亿元,完成营造林面积101.69万亩,至2013年安顺市森林面积达584万亩,森林覆盖率42%,森林覆盖率较2000年的26.1%提高了近16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达1063万立方米。建成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4个市县级森林公园和成功申报刑江河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全市国家级公益林保护面积259万亩,地方公益林保护面积175.8万亩。
2008年,全市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累计完成勘界确权面积435.67万亩,占林改面积的96.1%,林权证发证率达到96.1%,基本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
结合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在全市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工业原料林基地、中药材基地、茶叶基地、干鲜果品基地,总面积近100万亩,特色树种主要有金刺梨、油桐、山苍子、冰脆李、桃树、梨树、花椒、桉树、核桃等。2013年全市林业总产值20.7亿元(林业统计口径),较2011年10.8亿元提高47.8%。其中:第一产业12.1亿元,占58.2%,主要发展林木、种苗、花卉资源培育及森林抚育等。第二产业1.3亿元,占6.1%,主要是发展木竹材加工、木竹家具制造等。第三产业7.4亿元,占35.8%,主要是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观光林业等。林业为扩大农村社会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力打造以林业为重点的生态品牌
7月3日至7日,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安顺市委副书记、市长曾永涛,分别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两城区山体公园建设及沪昆高速沿线林业产业带培育情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市委书记周建琨率队先后到西秀区黄果树大街头铺段、虹山湖九孔桥、开发区西航路铁路平交口、镇宁县沪昆高速沿线,实地调研山体公园建设等情况。他强调,山体公园建设要充分考虑其服务功能,建议规划建设公园慢速交通系统,彩色游步道、自行车道、林荫道等;要求由市创建办牵头,市园林局尽快提出第二轮全市捐资建绿活动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印发,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深入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两城区绿化部门要对建成区道路绿化管养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统计需要补植补造的苗木数、面积,以及绿化带需要增设的园林小品和花卉,拿出创建园林城市迎接省检的绿化整改方案。加大对沪昆高速沿线花卉苗木、精品水果的试点培育和工作力度,加强肥水管理,尽快形成产业景观带,对蜂糖李、黑珍珠樱桃等要加大推广力度。
市长曾永涛调研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时指出,强化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点,打造安顺林业新品牌。具体抓好对现有林业资源保护,抓好重点林业工程实施,抓好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抓好林业体制改革四个重点。加大林业资源保护处罚的曝光力度,加快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确保森林覆盖率较快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当前重点是抓山体公园建设。
安顺市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期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努力,打造以林业为重点的生态品牌。
围绕“宜居安顺 绿色家园”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2012年3月,安顺市全面铺开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紧紧围绕“宜居安顺 绿色家园”这一主题,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截至2013年12月,安顺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6﹪,绿化覆盖率30﹪,人均公园绿地3.5平方米。
根据安顺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设计,2014年申报省级园林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以上;力争用5年时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并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将各项目标任务逐项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和单位,形成了全市形成了市区联动、目标明确、责任明晰、整体推进的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格局。两年来,市政府、市“创园办”多次召开专题会、推进会、协调会安排部署创园工作,“创园”活动有序开展。市绿化委组织义务植树活动,参加人员达到3000余人,市创园办组织了“绿色家园、全民共建”全市102家单位和4164名个人慷慨解囊,累计捐资金额811.1248万元。
安顺市以园林绿化重点工程为重点,大力实施城市建绿、增绿工程。绿地率较“十一五”期末上升9.2%,绿化覆盖率上升12%,人均公园绿地净增2.4平方米。以城市主干道路为主线,加快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和景观改造,相继建成黄果树大街、西秀园区大道、机场路等生态景观长廊,形成塔山东西路、南北大街等绿荫大道,绿化景观建设和改造里程达到50余公里,城市道路绿化网络初具雏形。
2012年至2013年间,安顺市陆续实施了电视塔后山、园区大道双黄坡和黄果树大街爷爷山裸露山体绿化治理,治理试点面积2万平方米。2013年12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城区山体公园化绿地建设启动大会,标志安顺市山体公园化绿地建设全面铺开,城区166座山体林地纳入山体公园化绿地建设范畴,并将2座山体公园和7座山体游园列为市委、市政府2014年“十件实事”之一。2座山体公园和7座山体游园绿化,使建成区绿地率净增4%,达到30%;绿化覆盖率净增5%,达到35%;人均公园绿地净增3平方米,达到6.5平方米以上,从而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山里江南百里生态画廊” 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
2013年12月31日经国家林业局评审,同意将邢江河列入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中,成为安顺市第一家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单位。同时,关岭自治县、镇宁自治县与黔西南州的贞丰县也联合成功申报了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
安顺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安顺市西秀区,距安顺市区约30公里,距贵阳市约80公里,地处黔中经济核心区域——贵安新区西南角,涉及旧州镇、刘官乡和黄腊乡3个乡镇。是以云贵高原上典型的河流湿地为主体的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601.24公顷,湿地面积486.6公顷,湿地率为80.9%。
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水源补给为综合补给,湿地类型有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和稻田3种湿地型。
公园植物资源较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据调查,区内共分布有维管植物93科231属306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19属21种,种子植物80科212属285种。湿地公园内有湿地植物47科105属135种;湿地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湿生、挺水、漂浮、浮叶和沉水植物群落均有。区域内已记录野生脊椎动物30目64科172种。
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越南等国家的水禽钳嘴鹳,随着安顺生态环境逐渐改善,2013年4月,首次发现钳嘴鹳在西秀区东屯乡西屯村,5月初在西秀区东屯、刘官、黄腊乡钳嘴鹳种群数量增至300余只,为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种群。
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以保护邢江河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致力建设成“山里江南百里生态画廊”。
让荒山披上绿装 二○一七年森林覆盖提高到百分之五十
“用三年多的时间,消灭宜林荒山、将森林覆盖率提高达50%”,以加大绿化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安顺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上下吹响了冲锋号,发起总动员。
安顺市有黄果树、龙宫等5A级知名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2%以上,远远高于全国1%的平均水平。安顺市将建成百万人口的生态旅游城市,加快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使安顺城市、乡村的山山水水绿起来,美起来,全市都面临大好机遇,有肩负严峻繁重任务。
目前,安顺市尚有105万亩宜林荒山需要造林绿化,还有63万亩的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需要退耕还林;沪昆高速公路两侧有8万余亩的石山、半石山地需要绿化美化;全市1804个村中有823个森林覆盖率较低的村需要绿化美化;城市绿化工作方面,目前建成区绿地率31%、绿化覆盖率35%,均达不到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按照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绿地率需达到36%,相当于两城区要增加3700亩的绿地。
2017年,安顺与全省同步达到50%,2020年达到52%,年均增加2.5个百分点。当务之急就是要开展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切实实施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和通道绿化,大力开展城镇、村寨、高速公路、城际公路、环城公路的绿化美化。切实落实全民义务植树责任义务,提高尽责率,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行动中去。今年,全市要完成36万亩的营造林任务,森林覆盖率要确保增长1.5个百分点。
政策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精神,切实把省政府印发的《贵州省县乡村造林绿化规划(2014—2017)》落到实处,安顺市委、安顺市人民政府拟出台《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
提出明确目标:从2014年起到2017年,用3年多时间,使全市105万亩荒山和石漠化山地得到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至2020年,森林面积达到722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52%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850万立方米以上;63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全面绿化和轻度石漠化山地得到全面治理。
主要任务包括:
荒山绿化。从2014年冬季到2017年春季,依托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省级县乡村绿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全市105万亩荒山造林绿化任务和轻度石漠化山地治理分解到县、乡、村,落实到山头地块。
坡耕地绿化。从2014年开始,先行组织实施好紫云县1万亩省级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抢抓国家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并精心组织实施,把全市63万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进行退耕还林。
城镇绿化。到2020年,使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
通道绿化。以“沪昆”路沿线目击一面坡8.6万亩造林绿化为重点和突破口,继续实施生态景观走廊工程。
村寨绿化。积极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绿化行动,利用村寨周围荒山和陡坡耕地,大力营造护寨林,支持村民在房前屋后栽植经果树,发展庭院经济。
矿区绿化。全面实施采空区绿化、闭矿区开采创面绿化和废弃矿山绿化,恢复生态环境。
景区绿化。结合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对各类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景区景点周围开展荒山造林、退耕还林。
园区绿化。到2017年,使全市各工业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河流绿化。加快推进“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到2020年,实现主要河流沿岸和湿地周围基本绿化。
确保各项任务完成,安顺市、县(区)两级财政将加大资金投入,每年设立造林绿化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造林绿化、林业生态示范点建设等。建立多元融资机制,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拓宽造林绿化筹资渠道。同时,建立财政激励机制。从2015年至2020年,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经费……
造林绿化将探索创新机制。实行包苗木、包栽、包活、包管、包成林的五包保制度,一包三年,直至成活率达到90%以上,确保栽得下、管得好、存得住。积极鼓励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荒山造林绿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企业出资金与技术、农民出土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造林绿化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林业产业。
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切实有效推进,安顺市将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造林绿化领导小组。要求各县、区(管委会)每年建设3-5个造林绿化和林业产业发展示范点,县级领导办点,每个不少于500亩。乡(镇)领导办点,每个不少于300亩。
《实施意见》明确市督查督办局对各地各部门造林绿化的情况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绿化增长率低的县区要进行通报。
(文/贵州日报记者 杜兴旭 图/安顺市林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