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站公告 > 正文

建设“美丽胶州”:村村都有保洁员 污水处理循环用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4-06-10 16:27:50 字号:TT

   

    青岛新闻网讯  6月8日上午,“美丽中国 青岛梦想——2014中国网络媒体青岛行”采访团走进胶州,感受乡村文明建设下的新农村风貌。在胶州市胶莱镇南王疃社区,记者看到大街小巷宽敞干净,路旁柿树、石榴迎风摇曳,墨绿的垃圾桶像整齐的士兵,隔不远就有一组。身着橘黄马甲的保洁人员,正一板一眼地清扫着小巷。置身社区,让人感觉浑身舒畅,心旷神怡。陪同采访的胶州市文明办工作人员庄孟坤说,像南王疃社区这样干净整洁的社区,在胶州市不新鲜,“配多少保洁员、多少垃圾桶,绿化怎么搞,有没有善行义举四德榜,这些市里都有标准,你不用挑不用拣,随便走随便看,都不差。”

    记者在胶州采访,最大的感受是,看似“看得见摸不着”的乡村文明建设,竟然有了操作性很强的详细标准。人们提到最多的词儿,也是“标准”。

    镇镇设立环卫所,村村都有保洁员

    早上4点,胶州市胶东街道大麻湾三村的保洁员李祥臣、韩加敏等,推上小车,从南往北,挨家挨户地收垃圾。收集起来之后,集中放置到位于204国道边上的垃圾存放点。

    李祥臣他们8个受雇于村里,每月800元的工资。任务是大街小巷的卫生,基础设施的基本维护。“这工资办事处负担600元,村里负担200元。”村书记张雷说,麻三村大,近800户,户数多,坐落散,以前家家户户的垃圾处理是个不小难题。现在村里统一为各户配发小垃圾桶,村民早晚两次将自家垃圾桶放在门前,村保洁员早晚两次统一收集。为了避免垃圾撒漏、异味,村里特购买了8辆封闭式的保洁车,“有斗有盖,严丝合缝,不撒不漏。”张雷说。

    这边挨家挨户地收集,那边市环卫处的驾驶员张振东,凌晨2点半就出发沿204国道一路驶来,先是到三角湾头村,然后南庄一村、二村一直到四村,到达大麻湾三村时,正好李祥臣、韩加敏他们已把垃圾集中到了村头。下得车来,张振东操纵手柄,一下挂住两个一米多高的垃圾桶边缘,上升,倾倒,压缩,然后放下桶,用手逐个扶整齐。“一趟下来,要跑30几个村,5个多小时。有标准,几点到哪个村,不差五分钟。”张振东说。

    胶州市建设局局长汤德华告诉记者,胶州市统一标准,按照每15户一个的标准,全市农村配备垃圾桶1.5万个。按照每100户1人的标准,像李祥臣他们这些村级保洁员,在胶州市共配备3548人,“实现了全覆盖。”

    胶州市环卫处副主任张征光说,胶州城乡共有两支环卫车队,一支负责城区,有32部;一支负责农村,有17部。全部是新式后装式压缩垃圾车。其中跑农村的因为路途远,大都是12吨的大型车。“一天进场垃圾大约600吨,其中农村约占三分之一。”

    张征光坦言,这里边,既有十几公里的胶东这样的市郊乡镇,也有40公里以外的里岔、洋河等镇。里岔镇来回一趟80多公里。“说实话,来回路途有点远,费用有点高。”

    为解决这个问题,胶州市投资1500万元,分别在胶西、胶莱、洋河、里岔、铺集规划建设了5个垃圾中转站。设计垃圾日运转能力每个150吨,覆盖周边30公里以内的村庄,工艺上采取竖直式垃圾压缩处理技术。“把垃圾压缩为20多吨重,类似于集装箱大小,一车顶现在的两车。”

    收集的垃圾,全部运送到胶州城区北部的垃圾填埋场。该场建设于2005年,设计能力20年,采取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去年刚刚投资800万元建设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站,日处理污水150吨。“处理后的水,灌溉、养鱼都没有问题。”

    胶州市给每辆垃圾运输车都装上了GPS定位系统,“几点出发,几点到哪个村,每天跑没跑,跑了几趟,途经哪里,都一清二楚。”胶州市环卫处督查科科长乔会先说,“都是标准化操作。”在胶州,一个淡出人们视野多年的机构在胶州各镇办重新挂牌。2013年10月8日,“阜安街道办事处环卫所”正式成立。此后不久,各镇办环卫所均纷纷挂牌,“目的就是强化各镇办环境卫生的督查管理。”胶州市建设局工作人员说。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