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我国最先进的科考船——“科学”号海洋科学考察船从青岛起航,开始首个科考航次,这也意味着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考察船正式投入运行。
据中科院海洋所所长孙松介绍,“科学”号在技术和建造方面整合了当前海洋科学考察多学科、多领域的先进装备和信息技术集成,可进行高精度长周期的动力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等综合海洋环境观测、探测,以及保真取样和现场分析。自2012年交付后,通过几个试验性航次,科考船的设备仪器运转已经磨合完毕,具备了执行科考任务的能力。
船长隋以勇告诉记者,“科学”号上搭载了多种先进装备,包括水下缆控潜器(ROV)、深海拖曳探测系统(深拖)、重力活塞取样器、电视抓斗和岩石钻机、万米温盐深仪等。其中,“发现”号ROV配备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高清摄像系统和机械手,具备深海热液区多种物理化学环境参数的原位探测能力。
此次“科学”号搭载了46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执行中国科学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简称WPOS专项)科学考察任务。兼任专项首席科学家的孙松告诉记者,这一专项主要研究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的海洋系统,研究这一海洋系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研究的目标还有西太平洋深海环境和资源分布等。这是我国首次对西太平洋深海进行大规模系统观测,将在特定区域布放几十套浮标。
按照航次计划,“科学”号将于4月10日抵达目标海域,展开相关海上调查工作。这一航次主要的任务是WPOS专项下“深海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项目海底热液系统的相关研究,科研人员将对冲绳海槽热液区进行现场观测和取样分析。
记者了解到,加上“科学”号,目前青岛已拥有千吨级以上的科考船达 10艘,其中两艘在建。已经投入使用的另外7艘分别是国家海洋局的大洋一号(5500吨)、向阳红 9号(4435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科学一号(3300吨)、科学三号(1000吨),中国海洋大学的东方红2号(3500吨)、海大号(2650吨),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北斗号(1650吨)。在建的两艘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的东方红三号(5000吨)和国家海洋局一所新建的一艘科考船(4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