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市旅游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旅游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预计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6280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936亿元,同比增长16%。城市旅游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排行榜第13位,较去年上升4位。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今年4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大会,确立了“全方位、全要素、全时空”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出台了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的《关于加快旅游业率先科学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着重从破解瓶颈制约、促进高端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服务保障四大方面加大了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坚持蓝色引领、海洋强市,印发了《海洋旅游发展纲要》,对全市海洋旅游发展提出了目标性、方向性、指导性意见。年内,市政府还分别印发了《贯彻实施〈旅游法〉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和《加快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着力完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推动全域统筹、城乡统筹,全市旅游业支持力度空前加大,发展环境显著优化。
(二)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加快全域统筹步伐。修编发布了《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确立了“三城两线四片区”的规划发展布局,规划建设东、西部两大度假集群和北部现代新兴业态集群,构筑三足鼎立的海湾型旅游中心格局,通过打造滨海休闲度假旅游轴带和大沽河生态旅游轴带,辐射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开展了海洋旅游投融资规划研究,从整合资源、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海洋旅游开发等方面提出工作建议。编制发布《大沽河生态旅游轴带规划》,规划建设沿线10个主题旅游段、13个旅游强镇、5处旅游区,努力把大沽河流域打造成为生态旅游长廊、北部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的产业聚集辐射带。发布实施《邮轮产业规划》,通过培育邮轮产业和打造国际邮轮城,带动产业升级。
(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抓好旅游大项目推进服务,围绕“蓝色、高端、新兴”,编制业态扶持目录,策划吸引旅游项目;搜集了国内外旅游综合体、大型主题公园和高端酒店信息资料,编辑了《青岛市现代旅游业态参考信息》;建立了招商项目库、涉旅金融机构库、投资企业库,构筑起了策划咨询、招商推介、投融资、建设推进、项目运营等链条式一体化服务体系。全力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确定重点项目139个,规划总投资2800亿元。积极开展“双月奋战”活动,年度完成投资230亿元,崂山太清文化广场、涵碧楼等17个项目主体竣工,提前完成“千万平米旅游休闲度假及会展设施工程”建设任务。国际邮轮母港启动片区的邮轮母港码头主体工程正式通过验收,“十一”期间接待了载有近3000名国外游客的“钻石公主”号邮轮。同时,世园会、大沽河综合治理、中山路综合改造、国际电影节基地等一大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五)打造旅游主题形象,提高城市影响力。力争多方共识,创设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追梦青岛”旅游主题形象,精心设计形象LOGO和度假天堂、山海名城等分支品牌,完善城市旅游形象体系。整合各部门宣传资源,利用车体广告、户外广告、媒体平台、饭店景区、世园宣传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开展旅游形象宣传推广。立足宣传旅游形象、扩大城市影响,聘请央视新影集团专业团队创制《故事青岛》六集旅游人文纪录片,以现实景区为载体、以讲故事方式为串联,紧扣城市文化特质,真实纪录青岛的真实美、风情美和人文美。该片摄制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力争明年在央视、卫视等主流媒体向境内外播出。
(六)创新宣传推广方式,拓展市场营销渠道。拓宽营销渠道,积极开展旅游主题形象微博有奖转发、青岛旅游“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网络媒体营销活动,开通了青岛旅游淘宝网旗舰店。目前,市旅游局官方微博粉丝已超过300万,8至10月,连续3个月进入全国政务微博前10名,位居全国旅游微博和全省政务微博榜首。开展了以展示海洋、海岛旅游资源为主题的“美丽海疆行”活动,青岛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在崂山景区举办了“5·19中国旅游日”山东主会场活动。以杭州、武汉高铁开通为契机,开展沿线重点城市促销活动。举办了“观世园·游青岛”国际旅行商青岛踩线活动,邀请2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名旅行商来青岛考察洽谈,搭建合作平台,扩大城市国际知名度。
(七)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旅游景区道路导向标识体系,投资1000万元,在城市主要道路、国省干道、高速公路等重点部位,设置景区道路标识牌300余块。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建4个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全市旅游咨询中心达到26个,升级更新80块旅游信息电子触摸屏,引导景区新建、改造旅游厕所53个,对全市导游图灯箱进行了更新。积极开展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编制了《青岛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规划》,确定了“一个保障体系、两个建设主体、三个智慧能力、三类智慧应用”的总体框架。完成12301旅游服务热线系统扩容升级,实现短信群发和回复咨询功能,具备提供中、英、日、韩4种语言的信息咨询和投诉转接服务能力。
(八)开展市场综合整治,提升旅游环境秩序。按照“转入常态、逐步达标、务求实效”的原则,建立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继续培育第二批50家旅游企业创建市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督导6家旅游企业创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编制发布《青岛市导游服务规范》等五个地方标准。6月份,组织开展了“2013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执法月”活动,对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和部分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综合整治。加大常态化执法力度,责令限期整改旅行社8家,停业整顿旅行社1家,扣除57名导游IC卡计分158分,其中对4名导游处以4500元的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全年处理游客投诉1235件,立案251件,处结率99%,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59万元。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认真落实属地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以旅行社包车、景区防拥堵、游乐设施为重点的旅游安全大检查,全市未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
二、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强化服务型机关建设
聚焦“四风”问题,结合旅游工作实际,以提升政策研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游客为重点,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新时期服务型机关建设。
一是改进学风政风。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形成了关于产业转型升级、财政贡献分析、构建海上交通循环体系等系列调研分析报告,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意见。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敞开心扉”谈话活动、“广开渠道”建言献策活动、“凝心聚力”机关建设活动等主题活动,努力开创团结协作、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密切联系群众。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认真开展“走基层、听意见、接地气、连民心”活动,累计筹措财物折合61万元,切实解决“第一书记”帮扶村的水利、道路、葡萄文化长廊、农产品销售等问题。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制度,组成9个帮扶对子,努力解决困难村民生活生产困难。发挥行业优势,扶持发展葡萄采摘乡村旅游,共输送游客5000余人次。
三是提高行政效率。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将行政审批事项缩减为4大项8个子项,实施旅行社许可注册资本“零首付”,5年内提交验资报告,向24家旅行社发放奖励扶持资金318万元。逐步推进网上审批工作,将“旅行社变更事项备案”作为网上受理试点,“出境名单表审核”作为全程网上办理试点,全年办理各项业务达10190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按时办结率达到100%。
三、认真落实市民意见建议,共促旅游业发展
广大市民群众的关心支持是旅游工作不断进步的智慧源泉和强大动力。在实际工作中,市旅游局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做到汇聚民智、倾听民意、服务民生,认真吸纳市民建议,科学谋划旅游发展。
去年“三民”活动期间,市旅游局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195条。我们对这些意见建议,在认真答复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梳理,在谋划开展21项年度重点工作时进行了充分吸收,其中部分意见建议还纳入了政府决策。例如:针对市民“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的建议,我们今年提出了推动旅游业实现“三个根本”转变的发展方向,即空间布局由沿海一线向全域延伸、多点支撑转变;产业发展由单一业态向多业深度融合转变;结构类型由传统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为主转变。正式编制发布了“三城两线”旅游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根据市民建议,积极推进赴台个人游申办工作,先后五次赴国家旅游局进行协调争取,成功获准第三批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8至11月份,赴台湾旅游、商务“自由行”市民累计达1500余人次,市民赴台旅游更为便捷,两地旅游经贸交流更加紧密。特别是根据市民建议,将理顺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打造旅游主题形象两项重点工作列入了《2013年市委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围绕贯彻落实《旅游法》和全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大会精神,市旅游局做了一些政策性、创新性、基础性工作,但与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要求,还存在诸多差距。一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亟需加快,总体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入境旅游增长仍面临很大压力。三是适应大众旅游和散客旅游快速发展的趋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四是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和属地监管机制亟需完善。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年和关键年。市旅游局将紧紧围绕“全方位、全要素、全时空”建设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着力破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推动旅游管理创新,积极探索旅游惠民的新举措,切实发挥好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促就业、稳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争当领头雁、火车头和排头兵,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市政府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