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今天吃了放了调料的菜,胸闷憋气浑身痒痒。 ”日前,60岁的刘老太懊恼地告诉医生,她因为对酱油醋过敏,已经过了20年清汤寡水的日子。但经过敏原检测,刘老太并非对酱油醋过敏,而是对调味品中的添加剂过敏。医生为她挑选了传统工艺酿造的酱油醋后,刘老太还真能吃有味道的食物了。
怪事一桩一沾醋就过敏
20日上午10时,家住市北区的刘老太来到第八人民医院皮肤科。 “就怪我今天嘴馋,做饭放了调料。 ”刘老太撸起袖子,只见左胳膊上起了零零散散的十几块红斑,脖子上有几条抓痕。由于胸闷,刘老太的脸憋得发红。
刘老太告诉医生,自己对酱油醋等调味品过敏,“一沾醋就胃酸胸闷,脖子和胳膊上就泛红斑,痒痒得忍不住,越抓越厉害。 ”这种现象是二十几年前发生的,从那以后,刘老太就开始忌口。长达20年的时间做饭只放一点点盐,一点儿酱油醋也不敢放。 “一开始总也忍不住,就时不时少放点儿,但是一过敏更难受,慢慢地也就能戒掉了。 ”刘老太说,“还别说,不吃酱油醋之后就没犯过病。 ”
刘老太的这个“怪癖”没少惹来麻烦,首先她的老伴和子女就没法忍受这无味的饭菜,“后来我先给他们做好饭,再自己给自己单做一份饭。 ”另外,刘老太也只好推掉一切聚餐,这也多多少少影响了她的人际交往,“跟别人说我酱油醋过敏,都没几个人相信的,听都没听过,还以为是忽悠人的借口。 ”
医院检测对添加剂过敏
20日家里来了几位好久不见的老友,刘老太寻思着中午做饭招待大家,麻利地做好一桌饭菜之后,刘老太仍旧为自己单做了一小份饭菜。但是老友相见甚欢,一时没绷住弦儿,朝有酱油醋的盘子里夹了两筷子。饭后刘老太的过敏反应就上来了。但她还是忍着,等客人们走了,刘老太才来到了医院。
第八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德旭却认为刘老太的过敏原其实另有其物,“20年前你吃酱油醋吗? ”刘老太一寻思,以前确实吃酱油醋没问题。于是,医生为刘老太进行了过敏原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刘老太其实是对调味品中的添加剂过敏。”王德旭说,“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只不过大部分人误以为是酱油醋过敏,不得不与酱油醋‘告别’。 ”
医生提醒别小觑副作用
王德旭介绍,老抽酱油之所以颜色浓重容易“上色”,往往是因为添加了焦糖色素,许多酱油之所以味道特别鲜,是因为它们加入了鲜味剂,“尽管每种食品添加剂的毒性都很低,但如果摄入量过大,仍然可能带来副作用。 ”针对刘老太的过敏情况,王德旭建议她回去购买传统方法酿造的酱油醋试试看,没想到连吃了两天,真没起任何反应。
新闻链接
皮带项链垃圾桶都可能是过敏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用的都和以前大不相同,过敏原也越来越复杂。田涛是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过敏科主任。在他的印象中,在前些年过敏原主要包括两类:一种是药物过敏,比如青霉素等;还有一种就是接触类的过敏,比如花粉、尘螨等。
“但是近几年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各种化学原料造出的添加剂种类繁杂,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添加剂过敏原。 ”田涛介绍,一般来说,人们主要是对含有蛋白质的物质过敏。但这些添加剂多是无机物,进入身体后与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反应。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反应程度各不相同,在反应过程中细胞会释放一种物质,刺激身体出现过敏反应。由于过敏原种类越来越多,与人体内某些物质结合后反应也各不相同,使得检测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除了食物,一些接触类的物品也会引起过敏。 “比如有的人对皮带扣、项链等过敏,其实主要是对其中的镍和铬过敏。”田涛说,“另外也不排除一些假性过敏,有个患者只要走到垃圾桶旁就会不停打喷嚏,身上还会出些小疙瘩,如果没有过敏原接触身体,那可能是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问题。 ”(见习记者 孙笑天 记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