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或者看不见,或者听不到,或者说不出,但他们自立自强,为自己的人生打开另一扇窗。昨天第22个世界残疾人日,记者走近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创业者。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人们说的天空蓝,是我记忆中那团白云背后的蓝天……”一曲歌唱进了盲人的心坎。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者无法用眼睛看见这个世界,或者无法用耳朵感知周边的声音,或者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或者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但他们身残志坚地和命运抗争,用自己的双手自立自强地创造着光明的未来。昨天是世界残疾人日,青岛4.2万余名残疾人中,已有1.8万人就业,记者走近这些残疾人,感受他们更为艰辛的创业路。
三年“练”劲 手指常年都肿着
推、揉、捏、按、打……一双双年轻的手,在背上灵活游走,手指手掌像长了眼睛一样,能感知常人无法识别的异常,而要有这么一双祛除病痛的手,需要一千多个日子的苦练。在青岛盲校按摩班,每名盲人按摩师都要经历这样饱含汗水的学艺路。
“按摩是个体力活,这些学生从进入中专部那一天起,每天都要进行体能锻炼,风雨无阻,还要对手部力量进行专门的强化练习。 ”握力器、握力环、俯卧撑器材……在青岛盲校的办公室里,实习处主任朱爱玲向记者展示了一堆器材,这些都是给学生们练手劲的。因为按摩全靠按摩师手上的力道,对手指张力、腕部肘部肩部力量都有很高要求,再加上需要常年站立,臂力、腰力、腿力也要异于常人。为了练劲,单指俯卧撑、跳绳、蹲马步都是基本功。 “有些学生的手肿了消,消了再肿,最疼的时候,大拇指都不敢动,但只有这样,学生手部的力量才能一点点上去。 ”15、16岁娇小的小姑娘,一副小身板,手劲、臂力很惊人,所有的盲人按摩师手都会格外厚实有力。
这样一股劲儿,都是这些十几岁的学生们,用上千个日子,像锻造铁器一样,一点点用汗水“淬”出来的。
学艺靠“摸” 一个手法学一周
青岛盲校中专部3个年级一共有41个学生,而他们的专业按摩老师就达到了7人,只有这样的小班额,才能保证老师手把手教手法。“按摩涉及到手法很多,每个动作都是老师先讲,然后再拿着学生的手教,有时候一个动作得学一周。”盲校老师告诉记者,因为视力上有缺陷,原本简单的一个模仿,学生得靠“摸”老师的手型,一点点地感知。 “比如说这个揉法,就是需要手画圈,但很多学生连什么是圈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就得让学生摸碗沿儿,先学画圈再学手法。 ”
按摩手法讲究柔和、渗透、有力、持久、均匀,而要达到近乎完美的动作,需要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纠正摸索,“我们一开始都是用米袋练,后来同学之间彼此练习,不仅要学习手法,还要学习中医基础、穴位基础,这些知识学起来也不容易。 ”毕业4年的张丰麒忆起过去,还对当时的辛苦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按摩不仅仅是缓解疲劳,更关键的是给患者解除病痛,所以理论知识也相当重要。作为青岛首届盲人按摩大赛的冠军,已经按摩过上万人次的他,现在只要用手一摸,大体就可以识别出对方是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还是其他病症。
靠艺吃饭 双手挣出三套房
因为比一般人在感知能力上更加敏感,这些苦练出来的盲人按摩师也相当紧俏。“每年到了五六月份,各个店就会来预定学生。”朱爱玲说,作为很多盲学生惟一的就业渠道,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毕业后都从事这一行。今年42岁的李顺文,就是盲校中专部的毕业生,凭借自己的一手好技术,现在他的天虹盲人推拿,已经在青岛有了两家分店,光手下的按摩师就有十几人,他自己也是白手起家,在青岛市区内买了3套房子,加起来有300平方米。 “刚开始创业压力特别大,全是靠一双手一点点实干出来的,患者认可你的技术,才会再次来光顾。 ”从给别人打工一月挣1000元,到有了自己的两家店,来自胶州农村的李顺文已经在青岛站住了脚。“我们很多学生都自己开了店。 ”朱爱玲说,通过之前的苦练,这些刚毕业的学生,不少都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
新闻链接
聋哑大学生年赚30万
1982年出生在潍坊的刘诚,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致聋,但经过努力,他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习工艺美术设计及游戏设计专业。 2010年,刘诚被工艺美术大师辛泽容先生收为弟子,主攻锲金画。由于天赋加上功底好,刘诚仅用两年就学习到了普通人要花5年才学成的锲金画。他的作品先后获得世界级铜奖及市级金奖等荣誉。学成后,刘诚在残联的帮助下,创办了刘诚锲金艺术工作室。每年创作的作品价值30余万元。
莱西肢残青年开玩具厂
1968年出生的邵斌,因小儿麻痹落下肢体残疾。 1997年,邵斌创立了玩具公司,给韩国工厂代工,但因韩国公司拖欠费用,公司创立之初并不顺利。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邵斌找到了位于烟台的一家韩国玩具公司,但一大早找过去,邵斌却被保安挡在了工厂门外,邵斌没放弃,一直在公司门口等着。他的诚心打动了这家公司,韩国管理者一下给了邵斌5万个长毛绒玩具的加工订单。此后,邵斌的公司订单量越来越大。邵斌说,目前公司已有300多名员工,其中残疾人占了10%,年产值达到了2000多万元,公司生产的产品远销欧美等国。(记者 王晓雨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