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综合类> 青岛港> 媒体聚焦 > 正文

青岛港:每位职工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来源:工人日报-- 2013-08-15 16:02:36 字号:TT

    8月2日,青岛港工人冒着酷暑进行作业。

    这里有码头工人创造的岗位奇迹,也是时代工人梦想成真的舞台:上千农民工在城市安家,圆了他们的个人梦,上万工人在岗位上成长,实现了他们各自的人生追求。

    本报记者 杨登峰 摄

    本报讯 (记者兰海燕 陈俊宇)5年前,乔仑还在农村为生计发愁,今天,他已成为青岛港人人称赞的“鲁班”。8月1日,在前湾集装箱码头,乔仑展示了他发明的万能钻、焊钳等8套30多件“新系列工具”,他由此成为“乔仑精创”员工品牌。如今,青岛港已培养造就了以8000多名技术工人、6000多名知识分子和9000多名农民工为主体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涌现出一大批金牌工人、行业专家和品牌员工,在不同的岗位实现着梦想。

    许振超和“振超团队”创出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并8次刷新;孙波和“孙波团队”创出铁矿石装卸世界纪录并19次刷新;皮进军和“进军团队”创出纸浆接卸世界纪录并4次刷新……青岛港码头工人创造的岗位奇迹不胜枚举,一大批工人典型享誉全国,生动诠释着“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主旋律。

    “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年龄”,青岛港鼓励普通职工立足本职大胆追梦,搭建成长成才的阶梯,营造释放激情的环境。数据显示,这里拥有1380多个员工品牌和1800多个绝活。平均每17个人中就有一个员工品牌,每13个人中就有一项绝活。桥吊司机邵泽山称:“不管原先是扛包的种田的,还是来自院校的军营的,在青岛港只要有本事、有绝活,创出效率,就能名利双收。”

    坚持 “农民工和正式工一个单子发钱,一个食堂吃饭”的“共建共享、同工同酬”政策,青岛港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每位职工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前港公司堆装队维修班张学利从一个“庄稼汉”成长为在青岛有车有房、当上副班长的技师。他自豪地说:“成功的秘诀就是在青岛港摊上了这样的好政策。” 如今,青岛港已有近千农民工走上管理岗位,近3000农民工有了职称和技术等级,实现了向现代产业工人的巨变。

    改革开放初期,这里77%的职工只有初中以下学历,技术工人仅占28.7%,而现在,高级技工已占技术工人总数的76%。这得益于青岛港“用人而不是用工”的理念,完善的培训机制给了普通职工梦想成真的舞台。

    百年青岛港如今正跨上发展的快车道,2012年港口吞吐量居全球第七位,广大职工用信息化、机械化、现代化改造传统工艺,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自动平车机等一大批重大技改项目,有力推动着港口转型升级。青岛港工会主席马宝亮称,“正在推进的寻标定位、对标定向、达标定量、夺标定期、创标定责活动,让每个人的追梦路线图更加清晰,广大职工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融为一体,处处涌动着追梦、圆梦的澎湃激情。”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