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巴黎“抢”购曾被媒体诟病
“一到标志性建筑,就开始自拍、互拍、找人帮忙合拍的,一定是中日韩游客;见到城市中心广场喷泉就往里扔硬币的,是俄罗斯游客;在咖啡馆一杯咖啡喝半天令服务员恼火的,是欧洲游客;而在任何时候都非要可乐的,是美国游客。”这种如何区分各国游客的笑话在多国有不同的版本,近年来中国游客不仅成为这类笑话的当然主角,更成为多国媒体争议的话题。近来从在卢浮宫前洗脚到泰国民调称中国游客最爱大声喧哗,这类新闻“出口转内销”后甚至引发“民族素质”的激烈争议。“中国人正在注意自己在海外的形象,而中国政府提醒国人注意在海外的举止也值得学习”,英国《金融时报》称,“事实上,各国都有必要给国民提个醒:意大利人需要被告知小点声;德国人需要被提醒霸占海边度假地的所有遮阳伞是不礼貌的;美国游客则应知道,别在巴黎餐厅吃大餐时非要配可乐。”
不文明的中国人在国外“更扎眼”
如今在伦敦、爱丁堡等地,当地英国人早已对成群结队的中国游客见怪不怪了。谈起关于中国游客的一些负面新闻,许多当地人似乎比媒体要宽厚得多。“每个人都有些与别人不同的习惯,不是吗?”伦敦市区一家旅游纪念品商店的店员马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们商店现在主要卖为英国刚出生小王子而制作的各种纪念杯盘,最近的买主以中国人居多。马克说,让他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中国人不计较一个盘子卖5英镑还是10英镑,而是绝大多数中国顾客会特别小心轻放这些物品,让他感到很开心,觉得中国游客素质不错。
但也有英国人看不惯中国游客的一些习惯。在伦敦唐人街附近一家咖啡馆工作的露西说,这些年中国游客随地吐痰的现象是少了,但让她不解的是,一些中国游客走到唐人街就有些故态复萌,不仅毫不顾忌地大声说话,还随地扔烟头。露西说,中国游客挺要面子,但他们似乎忘记唐人街仍是在英国。
一名长期生活在欧洲的华人称,有时候他确实为少数同胞的行为感到“脸红”,一些中国游客的确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像加塞、抢座、随地吐痰等,这些人在国外的表现和他们在国内如出一辙,但在国外的环境中显得“更扎眼”。
泰国旅游局5日发布了“影响泰国旅游快速发展”的调查报告,称“大声喧哗”、“乱丢垃圾”、“不守秩序”成为泰国民众对中国游客的第一印象。不过,泰国导游张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通过接触不同年龄层和群体的中国游客后,他发现往往首次出国旅游的游客比较随便,容易出现“状况”,因为此类游客群体并不了解国外的习俗和规矩。而自由行的游客在出发前往往会搜集大量“攻略”,做足各项准备工作,对泰国的风土人情有一定了解,表现得更文明。他建议旅行社更应多提醒,让游客了解当地人的喜好禁忌。他认为,多数中国游客很文明,但中国人出国旅游的人数迅速增加,极少数人的问题也会显得比较集中。
英国旅游业者协会发言人托马斯对《环球时报》表示,只有和中国人打交道久了,欧洲人才会明白,有时候不是中国人的文明素质有问题,而是彼此的文化习惯不一样。他说,自己经常去中国,在中国城市街头也不得不大声和朋友说话,因为街上真的没有爱丁堡安静。显然,这样大声说话只是中国人的习惯而已。托马斯称,中国人在海外有时不注意自己的举止,也跟赶时间有关系。作为旅游业者,他深知多数中国游客的行程都由旅行团安排,往往总是慌慌忙忙地结束每一站的行程,因此会出现大声催促,插队,在街头甚至公交车里不顾形象地吃东西。他说,欧洲人通常去旅游都是随性游玩,因此时间上往往不紧张,所以一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中西方生活文化存在区别。
多国曾自责本国人不文明旅游
“实际上,对外国人在旅行中的坏习惯进行抱怨,甚至吐槽同胞不文明举措也是许多人的陋习,因为这样可以显示自己更文明”。德国法兰克福旅游管理学者克莱门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半开玩笑地说。上世纪70年代,日本游客在欧美扎堆抢购奢侈品,结队光顾“红灯区”和夜店,也曾屡屡成为当地传媒嘲讽的对象,当时曾有海牙、布鲁塞尔某些地方用日语标注“文明守则”的报道。
美国广播公司8月6日称,一名美国游客在参观意大利佛罗伦萨德尔大教堂博物馆时,“摸坏”了一尊14世纪雕塑的一根手指。当时这名美国游客不顾旁边“请勿触摸”的醒目提示而触摸雕塑,结果将这个无价之宝的一根手指头碰掉。附近的保安看到了这一幕,却来不及阻止。由于没有安装摄像头,目前还未找到是哪名美国游客干的事。该博物馆的负责人对于美国游客缺少参观博物馆的文明知识感到愤怒:“在我们这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参观博物馆的最基本原则却被忘得一干二净,那就是:不要触摸艺术品。”
1989年民主化运动成功以后,韩国才允许公民自由出境旅游,因此韩国人大规模涌向海外旅游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一些韩国人出境后同样出现各种不文明现象,如在机场和大街上大呼小叫,习惯性扔烟头和醉酒,常让当地人侧目。韩国不少描述“丑陋的韩国人”的书籍就与游客在海外的不文明表现有关。韩媒曾经报道称,在北欧,韩国游客曾无视当地“禁止进入”的标牌,拥进“保护区”等地方进行烧烤和做饭,甚至引发当地禁止韩国人入场的事件。去年一群韩国游客在北京旅游时公然哄抢一家小便利店的东西,曾引起韩国国内的一片责骂。
《法国看板》杂志曾称,中国人有时过于要面子,一些国外旅游网站进行的调查反馈中,对中国游客的负面评价,中国本国媒体和公众对此的议论,总会比境外多得多、热烈得多,而最激烈抨击这些不良行为的言论往往出现在中国人自己口中和笔下。该报道称,和美国人“笑骂由人,我只要自己舒服就行”的满不在乎不同,中国人是很在乎自己在外国人眼中形象的。
日本大阪一名退休大学教授对记者说:“有些媒体拿放大镜来看待中国人。其实,每年日本人也大量在外国旅游,从外国传来的消息并不都是称赞日本人的声音,事实上一般传回来日本的评价都是不好的评价,比如日本游客在欧洲餐馆吃饭后,拒绝支付小费,也被欧洲人说日本人相当吝啬。其实那是因为日本人从来没有给小费的习惯。诸如此类的事非常多,很多是文化和生活不同,不能简单地上升到对另一个国家国民素质上的判断。其实中国游客都衣着时髦,并且消费力强,是日本商业、旅游业都期待的客户,日本人应该理解中国顾客,彼此多一些宽容忍让。”
韩媒称应学习中国重罚不文明游客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民众经济条件的改善,出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必然也会有少数人出现这类的问题,但应该以事情的是非曲直来判断,而不应该以国家和民族性来衡量。周宁认为,有些中国游客的行为确实是不文明的,但人们对在游客在国外的行为和在国内的行为不应区别看待。如果只是对境外旅游采取更高的标准来要求民众,那会形成对国内国外旅游文明行为的差别,这其实不利于民众文明言行的培养。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外旅游,我们都应该以一种同样的文明标准来要求。总的来说,应该加强民众的文明素质和文明修养,这个是最根本的。
有海外华人对记者称,文明素养的进步并非旦夕之功,制定诸如“五讲”、“四不”的文明行为规范不难,将文明变成人们生活中能自然遵循的下意识本能,才是最难做到的。他说,游客不是“纪律部队”,对一些不文明却并不违法的小节,强制或惩罚很难奏效。对这种行为,惟有从小加强全社会的日常文明修养教育。日本小学生课间加餐结束后放餐盘时,都被教育要将空奶瓶放倒,否则容易掉下来,这种细节教育使人养成文明习惯。国内日常生活中文明行为普及、不文明行为消失了,“丢人丢到海外”的尴尬也自然就少了。
韩国《京畿新闻》8月6日的社论称,据称中国政府10月将出台的“旅游法”中将包含有本国国民在海外旅游影响当地公共秩序者将回国受到惩处的条款,处罚的方式是行政拘留和判处罚金。中国之所以要立法追究这些不文明行为,是因为认识到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中国形象,并持续引发各种纠纷。社论称,事实上部分韩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是存在的,比如在全世界有名的观光名胜,想找点韩文的涂写似乎并不困难,而在外国买春、深夜酒后高声放歌等时有发生,泰国王宫禁烟的牌子就只用英文和韩文两种语言标识。每个游客在海外都是这个国家的脸面,韩国也应该学习中国制定相关法律。
《环球时报》记者7日从泰国国家旅游局获悉:泰中两国正磋商于9月互免旅游签证事宜。泰国《世界日报》当天称,泰国总理英拉对此表示欢迎,并让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两国互免签证进程。一名泰国旅游业界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称,“如果泰国人不欢迎中国游客,就不会希望泰中两国互免签证。”(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李珍 王刚 纪双城 青木 陶短房;环球时报记者 胡锦洋)
上一篇:
谢霆锋确认“请假” 范冰冰将亮相快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