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奶奶,今年62岁,她和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候的老人一样,这个暑期,每天在家和培训班之间奔走,即使杭州气温连续高达到40度。
昨天早上9点半,郑奶奶已坐在少年宫正门口的石凳上,挤在一堆同样送孩子来补习的老人中间,笑眯眯地摇着蒲扇,整理包里的毛巾、水杯。天气虽然热,她依然在短袖外套了一件长袖,防晒。
每个走进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家长都这样全副武装:帽子、毛巾、长袖或防晒衣。
郑奶奶在等孙子下课。孙子暑假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报了5个培训班,最早上课的是武术班。
武术班早上8点上课,郑奶奶6点半就要起床,做早饭。孩子还能赖在床上,安安稳稳地多睡一会,奶奶的早餐要等着他随时去吃。
“他爸妈上班也辛苦,早起我反正习惯了。”郑奶奶摇着扇子,很安然。
郑奶奶家在孩儿巷,离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不远。她已经估摸出坐公交车到达需要多少时间,每天掐着点把孩子叫醒。
有武术课的日子,郑奶奶一般早上7:20左右带孩子出门,坐公交车路上大约需要半小时。公交车站停在少年宫东门附近,“有时候少年宫东门开了还方便的,东门没开就要绕到正门,这样会浪费10分钟,有时就很急,怕小孩上课迟到。”
坐在公交车上,郑奶奶常常把讨论东门开没开当一个乐趣,东门有没有开呀,一定要开呀,没开就跑步吧……
中午11:00,孙子下课,郑奶奶赶紧带孩子回家吃饭。
“现在外面的东西不敢乱吃,万一生毛病了更加不好。”郑奶奶皱皱眉,“自己烧的卫生,白天我送他上课,爷爷在家做饭,回去吃好了再来。”
这样来回一趟,一身衣服就湿透了,奶奶背上全是汗水浸透后的盐碱。
下午把孙子送来上乒乓球兴趣班时,正是一天太阳最烈的时候,地上热气蒸腾,上晒下烤,又是一身汗。
送进教室,郑奶奶等在外面,一直到下午四五点,下课回家。
每周一三五都如此。
除了这些,上五年级的孙子还有游泳课、毛笔课、英语课,周一到周六全部排满。
孩子的行程排满,郑奶奶的行程和孩子同步,也排满。
“周末他爸妈接送,平时大人忙,上班没时间,就我们家两个老人轮流管。”奶奶摇着手里的扇子,汗不停地流,却连声说,还好还好,“小孩子过得好,我们再辛苦也高兴。”
等在教室外的老人,听到郑奶奶的话,互相开玩笑,到底是老了,能熬筋骨,年轻人娇滴滴的,让他们爸爸妈妈来,估计没几天就不来了。我们老骨头,比他们能吃苦。
本报实习生 沈梦睿 本报记者 王玲瑛
上一篇:
"女神"林志玲自曝酒后会撒野(图)
下一篇:
40℃高温仍上培训班 老人孩子都在殊死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