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欧美艺人来中国开个唱的档次和频率有望更高。 记者 马骏 摄
6月份,文化部突然发通知,称从7月1日开始,传统的“境外来中国内地的演出”,审批权将下放到省级文化主管部门。新政截止到昨天,正好是三周的时间,也就是新政下正常审批所需的时间。新政到底带来了什么改变?有没有刺激欧美演出潮的产生?本报记者也就此采访了在上海的多家演出商。 记者 陈宏
变——审批时间缩短
“八月份,其实是演出的淡季,但事实上,欧美演出却在八月扎堆了,”一位沪上著名演出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A先生告诉记者,“像金属乐队、宠物店男孩、史密斯飞船、Jamiroquai乐队等等。虽然不能说全部是由于新政的出现,但圈内公认的却是,随着审批权下放,以后欧美大牌来的档次和频率会高很多!”
这也是很多演出商乐观的预测。一家全国性演出商的B小姐告诉本报记者:“内地能开唱的资源,就那么几个,只能往外开辟资源,而港澳台以及华人区的资源,也还要讲究来的频率问题,再大牌的,来得多了也没人买票。所以,欧美资源是亟待开挖的富矿,尤其是对上海这样的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来说。”
然而,她也表示,如果像此前审批过严、审批流程太长,演出商就没法跟资源方敲定档期,尤其是那些热门的大牌。“正常报批都要两三个月前就准备,不能定下来,人家艺人那边就可能有变化了。”
经常做欧美古典演出的上海某剧院工作人员C先生,对此也有同样的感慨:“以前做一些比较冷门的人,材料走上海文广局到文化部,而部里还会查询,有一些人甚至会去外交部查资料,这些都很耽误时间。我们一般是三个月甚至更早就去报批项目,正常的要一个月到一个半月才拿到批文。”
而审批权下放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审批时间缩短了。C先生告诉记者:“文广局对多长时间完成审批,都有时间要求的,即使冷门的,现在最多也就三周左右给答复。”
不变——内容审批并未放松
然而,也许是审批权刚刚下放的原因,此前演出商预期的“内容审批会放松”,暂时并未见到太多迹象。B小姐告诉记者:“我们有一些项目,报批时并没觉得简单很多,可能对文广局来说,要了解的内容更多了,是更大的考验了吧,责任更大所以还是比较谨慎吧。”
经常做海外人士演出的C先生,以前递材料给文化部时,会准备一大堆的材料,“包括艺人的护照复印件;音乐类的演出,要有一张演出超过45分钟的CD,唱歌的话,唱英语的还算简单,如果是唱西班牙语、芬兰语之类的,还需要翻译出歌词;艺人对演出的确认函;境外演出都需要的保证书,保证不违规等内容的中英文文书;主办方能控制突发情况的承诺等等。”
“比如要求有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台上出现不合适言论,主办方应该能直接在场馆切断视频或者掐掉声音,虽然这只是大致的要求,现实中也不太容易做到,但作为规定,它在上海也是一直存在的。”
所以,在演出的内容监管方面,上海的标准其实并没有变得太宽松。
未来——权力更大,责任也更大
这次的审批权下放,对上海的演出商来说,并不算太新鲜,因为此前上海、北京、广州等演出重镇的文化管理部门,已经拿到了部分放权。
放权与否,主要看演出商资质和艺人经历。B小姐说:“我们圈内认为,对不少艺人,文化部是有备案的,如果此人有吸毒历史等不良经历的话,报批时间就会慢很多。现在权力下放,下级文化部门权力是大了,但责任也更大了,出了事得全部担着了。”
上一篇:
炎亚纶上海开唱 与歌迷分享“睡不着”感受
下一篇:
韩朝在开城第五轮工作会谈上交换协议修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