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我的梦】
孤舟上水手的梦想莫过于早日靠岸,早日回家。而偏偏有这么一位水手,他的梦想却是,以孤舟为家,守孤舟为命。
这位水手叫李文波,这片孤舟叫永暑礁,这梦想是永守礁。
鸟瞰永暑礁,是海上一叶孤舟。
李文波,男,48岁。汉族,青岛平度人。海军南沙守备部队海洋气象分队工程师。李文波21岁时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直到现在。20多年中,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
李文波(右一)带领气象分队战士对南沙海洋气象进行认真分析。
百行孝为先,然而李文波却亏欠母亲太多太多。2005年,母亲病危,他回家看母亲一面,便匆匆跪别母亲,返回部队。李文波在赴永暑礁的路上,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面北长跪失声痛哭。
记者:“20多年的守礁生涯,您如何评价您的家人?”
李文波:“我对家人亏欠很多,但是没有办法,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必须舍小家保国家。”
面对记者,李文波给人的印象是坚韧、笃定、不善言谈。如今,儿子渐渐长大,性格也随父亲变得越来越沉稳,妻子赵善英说:“这点上,倒是和李哥很像。他的理想,也是当一个军人,今年正在复读准备考军校。
记者:“您的儿子也有一个梦想,就是接您的班,做一名军人,正准备报考军校。您有什么看法?”
李文波:“我支持他的选择,投身部队,报效国家。好男儿志在四方。”
永暑礁,非岛,非礁。而是珊瑚虫在海床上堆积的尸体而已。它潮落而出,潮涨而没,人无立锥之地。在此基础上构建人造陆地构成了现在的永暑礁。
李文波初到永暑礁,面临高温、高湿、高盐、缺水、缺蔬菜、缺物资等困难,有人口舌生疮,甚至烂裆。
岛上最大的困难是孤寂,几只军犬被带上礁,不到三个月,有的得了风湿病站都站不起来,有的得了抑郁症,见谁都疯叫……
李文波在此坚守了近3000个日夜。他提供的气象数据无一差错。
首批施工机械登上永暑礁。
记者:“这么艰苦的条件,你没有后悔过吗?”
李文波:“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1991年,海测船大队接到上级通知,要选调两名气象专业干部到新组建的南沙守备部队工作。正在筹备婚礼的李文波立刻提出申请:“到南沙去!”
李文波与女友的婚礼提前举行。新婚第5天,他便背上行囊赶赴南沙守备部队。
记者:“您当时提出去南沙守礁,是出于什么考虑?”
李文波:“我从小就有个军人梦,立志从军报国。当我大学毕业以后,还是希望能实现这个梦想,于是我选择了参军。到了部队以后,我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实、完善,就选择了去南沙。作为一名军人,就要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
抬头是终年的炎炎酷日,低头是无尽的泱泱海水。放眼四围,寸草不生。与其说是在守礁,倒不如“囚礁”贴切。
记者:“面对外面的精彩世界,你想过‘返航’吗?”
永暑礁孤独地伫立在大海上。
李文波:“顺风顺水是顺利,逆风逆水是磨砺。没有经受艰苦磨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穷地方、苦地方,艰苦创业的好地方;这精彩、那精彩,奋斗的青春最精彩。我们不能等条件好了再奋斗,应当靠不懈奋斗让这里的生活同样精彩。”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每次上礁,李文波总给自己安排一大堆任务。守礁的日子里,每天除值班和睡觉外,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钻研业务上。通过总结台风、强冷空气对南沙海区的影响和特点,他找到了南沙海区海浪的生成规律,先后撰写发表了《南沙海区季风过渡期风的特点》、《南沙海区海浪年内变化特征》等多篇高质量论文。
李文波(左二)用自己研制出的自动滴注式蒸发水测量装置进行准确观测。
记者:“枯燥乏味的工作,为什么在你眼中变得如此充实?”
李文波:“当初,抵达永暑礁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战友们树起一面五星红旗。在永暑礁上奉命执行气象监测任务,不仅是军人的职责,也是对南海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接下来的工作繁重紧迫:南沙第一个气象观测场、第一个气象预报室、第一个大气波导站、第一个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这项工作有很多知识需要总结,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我只是在尽我的能力,来做好我的工作。”
李文波曾在日记中写到:“雄鹰不是一开始就拥有强健的翅膀,是因为它们首先拥有了强烈的向上飞的渴望,然后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变进化,才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雄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坚强生活、坚韧奋斗、坚持不懈的强力引擎。”
记者:“您在日记中提到您的理想,那么您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李文波:“我想守一辈子礁。”
(青岛新闻网记者 周琦)
上一篇:女教师8年送教下乡腾新房教学
下一篇:6月30日前全城20时起禁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