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代表们审议中认为,社会发展,文化先行,文化强市建设恰逢其时。政府对文化事业要大力扶植,对文化产业要科学规范,推进事业产业协调发展。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林建业代表:
加大文化事业投入,打造青岛艺术聚集区
林建业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青岛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亟须文化发展与之相匹配。青岛在历史上有很好的文化传统,30年代一大批高水平学者云集于此,开创岛城文化的黄金时代,现在需要重建这种文化辉煌。
“推动文化强市,要注重向文化事业倾斜”,林建业表示,文化事业包含公益性文化设施、院团、出版等,对提升社会精神文明层次起到基础作用,但是文化事业自身直接盈利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大力扶持。
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青岛有必要向北京学习,打造类似宋庄和798那样的艺术聚集地,吸引本地及外地艺术家进驻,不但能引领城市特色文化发展,还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场所。林建业表示,青岛人杰地灵,走出过一大批艺术家。由于青岛没有艺术聚集地,这些人都散落在外,“青岛有这么美丽的山水和那些别具一格的欧式建筑,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利用起来,打造一个青岛的‘艺术庄’呢?”
人才的交流也必不可少,青岛还应该利用好各文化单位积极引进人才,并鼓励本地人才走出去,用思维碰撞激活文化的火花。
青岛工艺美术集团董事长满善良代表:
出台文化引领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满善良认为,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政府应该像实施“蓝色引领”战略一样,出台“文化引领”战略,带动文化产业开创新局面。
“青岛有很好的‘文商’脉,文化强市就要发扬这些既有优势”,满善良表示,中山路作为青岛历史的缩影,浓缩了岛城百年沧桑,聚集在中山路上的一批老店代表了青岛最正宗的文化产业,如中国剧院、外文书店、文物商店、工美商店等。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青岛政治、经济中心东移,中山路商圈始终难以焕发当年的神采。文化产业大发展可以从中山路改造破题。以发掘提升文化老字号品牌为引子,改造周边环境,积极引导现代化的品牌文化企业进入中山路,重点扶持与国际接轨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使中山路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舞台,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
与其他产业相比,相对无形的文化产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求更加迫切。要想繁荣文化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迫在眉睫。满善良建议,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增强社会认同;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以政府补贴和奖励的形式促进创新。同时还要推进企业版权工作,严厉打击盗版侵权行为,营造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
李沧区李家上流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存业代表: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李存业认为,搞好基层文化建设有助于邻里关系改善,促进社区和谐,在社区建设中,一定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
九水路街道李家上流社区是远近闻名的和谐社区,社区居民关系融洽,互敬互爱。“这都是大力发展基层文化得来的好结果”,李存业表示,通过开展包括联欢会、读书会、健身比赛、文艺比赛在内的一系列基层文化活动,增进了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以每年一度的消夏联欢会为例,全社区1000多人中有100多人要直接上台表演。“这就相当于每一个大家庭至少有一人参与其中,只要这100多人和和气气,全社区的居民就都会融融洽洽!”
李存业介绍,为了方便居民进行文化活动,社区早在2008年改造之初就特意投资3500多万元建设起文化活动中心,里面图书室、健身房一应俱全,能容纳400多人进行文化活动。社区还专门投资组建了秧歌队、锣鼓队,定期训练,加上消夏晚会,九水路街道李家上流社区每年投在文化发展上的资金近100万元。“最初的时候,社区居民对花这么多钱在‘玩’上都有意见,开展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后,大家也就心服口服了。今后,这钱还得投!”(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