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适龄残疾儿童中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数仅占持证残疾儿童总人数的15%。管艾宏委员建议,应将我市现有康复训练机构中符合条件的纳入我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让更多残疾儿童享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
2012年,青岛金色儿童智能训练馆负责人徐萍老师的一封“请愿信”转交到市残联理事长、党组书记管艾宏委员的手中。“我们只能给残疾儿童提供相对专业的康复训练,却没有能力开设系统专业的学前课程,这些孩子即便康复取得一定成效也很难进入正常小学,他们今后的求学之路难上加难……”徐萍在信中道出了许多残疾儿童及其家长的心声和夙愿。为此,管艾宏走访我市十余家康复训练机构,开展了为期近一年的实地调研。
“根据统计,目前我市0-9岁已办理残疾人证的残疾儿童已达1800余人,其中在依托特教学校开设的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残疾儿童,仅占持证总人数的15%左右,我市适龄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比例远低于实际需求人数。”管艾宏发现了我市残疾儿童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难题。
根据调研,管艾宏委员了解到,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我市78家各类定点康复训练机构,其中民办机构66家,他们承担了我市七成以上的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任务。但由于民办机构没有学前教育资质,有学前教育资质的公办康复机构规模又严重不足,导致我市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比例偏低。
“残疾儿童本就是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对残疾儿童给予特别扶助,确保他们与健全儿童享有同样的教育权,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管艾宏委员建议,应将现有的康复训练机构中符合条件的纳入我市普惠性学前教育,鼓励民办康复训练机构兼办特教幼儿园,让适龄残疾儿童从单一的康复训练中走出来,确保更多适龄残疾儿童享受到普惠性学前教育,为他们顺利接受小学、中学甚至高等教育铺平道路。
管艾宏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把关,提高符合条件的康复机构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规范教学大纲等教学内容,推动民办康复训练机构兴办康教一体的特教幼儿园。她认为,有条件的区市应至少建立一所康(复)教(育)结合的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康教结合的学前特殊教育机构,方便适龄盲、聋哑、智障、自闭症残疾儿童就近就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李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