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快推进品牌经济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昨日上午举行的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中,政协委员针对“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等关注点,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系列建设性意见。
加大金融业服务力度支撑拉动实体经济发展
“目前我市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青岛银监局局长、党委书记陈育林委员说,2011年全年和2012年上半年,我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分别为4.8%和5.4%,占比仍远低于北京、上海、深圳及其他计划单列市。“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仍有待完善,难以完全满足服务实体经济和建设区域中心的需要。此外,融资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占比显著偏低。”陈育林说,我市金融机构法人结构种类不全,综合实力偏弱。此外,我市高度集中的融资结构容易形成风险聚集,也可能对实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形成制约。
“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促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陈育林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我市金融业发展战略,细化对金融机构的扶持政策。完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方案,研究设立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的可能性,进一步完善地方法人机构体系。
陈育林还建议说,应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优化融资结构。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加大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区域集优票据等新融资工具的推广力度。设立相关产业投资基金,满足新区建设部分资金需要,积极促进PE、风险投资等机构发展。强化政策支持,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相关环境。各级政府应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并持续优化完善政策措施,培育优质的实体经济。
加快品牌经济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品牌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手段,山东岛城律师事务所主任陈蕴新委员建议,青岛应加快推动品牌经济发展,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陈蕴新委员认为,青岛是“品牌之都”,但品牌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商标申请量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产权意识薄弱;中小企业品牌战略滞后,与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发展要求不相协调;缺乏品牌流通的市场体系,品牌作为企业融资手段的效应发挥不明显。
“我市的品牌战略是建立在大企业基础上的,长期以来只依赖少数大企业,必定会使经济发展出现后续力不足的问题。”陈蕴新建议,应夯实中小企业基础,扩大行业覆盖面分布。中小企业应从战略的角度制定品牌规划,树立品牌意识,做好战略性品牌管理,把实施品牌战略放在重要位置,使其逐渐从轻工业向农业、第三产业推进。政府应制定针对第三产业有关的商标注册引导、品牌激励及品牌融资租赁的政策,培育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陈蕴新说,可建立有银行业管理部门、资产评估机构管理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通过品牌交易体系的建设,企业的品牌既可用来进行许可使用,也可以进行转让或者抵押,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打破信息不对称瓶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如何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市经济能否平稳、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稳定就业,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行长高慧委员认为,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有诸多原因,包括小微企业信用制度欠完善、自身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高慧委员建议,应健全小微企业信用制度。鼓励小微企业加入企业信用档案系统,简化金融机构了解小微企业信用能力的环节,营造诚信、透明的市场环境。应建立多层次融资信息共享平台,打破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瓶颈。此外,可以借鉴香港地区服务小微企业模式,由相关机构牵头,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信贷保证,联合参与贷款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提供融资。
“充分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小微企业联合债券。”高慧委员建议说,应依托工业园区,提出债券发行和偿付方式,并由政府、担保机构、中介机构、承销机构对小微企业联合体资格进行审查和监督,确定债券发行时间、发行方式、信息披露、发行价格和利率、认购方式等,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