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2013青岛两会专题

创新驱动发展专题审议:资源互补关爱人才多元创新

来源:青岛日报2013-01-10 08:34:56字号:TT

  昨日上午,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就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行专项审议,代表们在会上踊跃建言献策,制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资源互补、人才培养、创新多元等问题,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说真话,说短话,问题提得切中要害,意见建议中肯实用。

  参加专题审议的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一边在纸上认真记录,一边连连感慨:“代表们说的问题也是我天天思考的问题。政府和代表们是心心相连、息息相通的啊!”

  资源互补大有可为

  大型企业创新和中小企业创新在产业链上是否可以合作互补,实现共同创新、共同盈利?

  “产业联盟的方式能够很好地组织起各方面资源,进行创新成果转化,形成产业链的国际化竞争力。应当依托青岛产业基础雄厚、大企业突出的特点,建立产业联盟,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海尔集团执行副总裁梁海山代表的话刚一出口,就引起了张新起的关注。

  “海尔现在是产业联盟的盟主,应该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在重大科技创新上有作为,其他的小的创新则应打包‘出租’。”张新起说。而梁海山也表示,目前海尔已经建立了包括科研机构、企业在内的29家单位来实现共同创新发展。

  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因为人才不足而失去创新动力,而拥有丰富人才资源的高校却苦于科技成果无法转化,这一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也在专题审议上 “首当其冲”。

  “政产学研相结合是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必由之路。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科研成果必须探索出一条产业化的道路,实现由科学性公司向上市公司的转变。而政府也应该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联动机制,提前规划。”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马连湘代表说。他的建议得到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启尧代表的赞同:“科技成果要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必须要走产业化道路。我们自主创新的海带、对虾、扇贝三项科技成果,正是因为转化才带动了这三个产业的发展。”

  对待人才要宽容关爱

  人是创新的主体。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人才高地建设,而怎么能把人才引进后留得住、发挥好?对此,青岛高新区管委主任赵兴书、青岛中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旭东等代表一致认为,对待人才要宽容关爱,要真正爱才惜才。

  “除了给人才提供住房、待遇等条件外,更应该注意让人才能够有发展平台,给他们研究资金,提供好的项目,让他们能够在创新岗位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王启尧代表说,连续三年来,国家青年基金青岛没有一个获得者,这需要各方面好好反思。

  而蔡旭东代表则结合自己的实际以及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表示,用好人才不仅可以发挥人才本身的作用,更可以发挥人才的附加作用。“如果能让一个人才在青岛扎根、开花,那么他周边的其他资源也会被吸引过来,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其发挥的作用将成倍数增长。”

  对于人才的使用问题,马连湘代表表示,应该允许人才在创新过程中存在失败,而对待失败必须采取宽容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总结经验,最终成功。

  创新驱动不仅仅是科技创新

  在专题审议中,青岛市农科院院长、党委书记万述伟、青岛华创风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炳胜以及山东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栾少湖代表表示,创新驱动不仅仅只是科技创新,应该拓展其外延,实现多元化。

  万述伟代表认为,在科技创新中,自主创新固然重要,但是也应该注重引进。“以农业科技为例,某些品种必须通过创新使其改良,但是从国外引进同纬度的其他品种,也是一种好办法。”

  科技创新不是孤立的,必须有社会管理、投融资平台以及评价机制体制的共同创新。“很多时候更需要思想上的创新。比如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法人在专利技术研发与申请方面重视不够,缺乏主动作为。”栾少湖代表说,2011年,我市60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只有8%的企业有发明专利申请,而这8%有发明专利申请的企业其中有一半只象征性地申请了一件,其他中小型企业的专利申请几乎是空白。“我市企业法人对专利申请不主动不重视,直接影响了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在提升整个城市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代表们认为,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往往受到资金瓶颈的限制。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时往往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导致企业破产,这就需要政府主导完善投融资平台,支持企业渡过难关。

  两个小时的专题审议显然没让代表过足瘾,直到会议结束,还有四五名代表“堵”住张新起市长一起交流。(贾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