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2013青岛两会专题

新机遇新发展 全力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市北

来源:青岛日报2013-01-07 15:15:05字号:TT

  当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吹响海洋强国的奋进号角,迎着新年的第一缕曙光,新的市北区的成立,使其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步入了实现发展新跨越、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市北的新阶段。

  每一次前行,都是时代赋予的光荣和使命;每一个足迹,都洒满耕耘者艰辛的汗水。展望未来,市北区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各种资源更加集中,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更加有条件、有能力在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中大有作为。

  立身之本: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原市北区和原四方区合并之后,经济总量迅速提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区实力更上层楼。下一步,新的市北区将通过提高发展的集中度,积极引导促进产业集聚、人才集聚、资金集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经济总量高,发展实力强:原市北区和原四方区经济总量合起来后达到512.7亿元,占市内三区的36.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合起来后达到54.1亿元,占市内三区的37.1%。经济总量实力大幅度增长。

  工业基础好,产业结构优:到2011年底,原市北区和原四方区的二三产业比例分别达到17.31:82.69和41.1:58.9,第三产业比重均超过了50%,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常住人口多,消费市场大:新市北区的常住人口达到101.82万,户籍人口达到86.5万,占市内三区的50.2%,成为青岛市城区中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区,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为新区产业发展尤其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腾飞之源:发展资源破局“蝶变”

  原市北区和原四方区均地处老城区,辖区合并后,地缘关系紧密的可利用土地资源显著提升,发展空间破除原有制约,新市北的工商底蕴与文化资源,蕴藏着青岛人珍贵的文化“基因”,积淀着城区魅力和发展动力的源泉,有利于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区域面积广,发展机遇大:两区合并后,新市北区面积扩大到63.18平方公里,占到市内三区的33.6%,海岸线长度增加到17.83公里。随着老企业外迁、危旧房改造的深入推进,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科技研发、文化旅游等方面,市北区可开发资源明显增加。

  产业载体强,科教资源广:新市北区有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新都心、小港湾蓝色经济区、现代产业园区等众多的产业载体;有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四方机车车辆研究所等科教文化资源;

  工商底蕴厚,文化资源多:从葡萄酒文化,到纺织文化、原市北区与原四方区的近代工业史代表了整个青岛的工业进程,堪称青岛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聚集区。合并后的新市北区有青岛港集团、青啤集团、纺织集团等百年工商业文化资源;有四方路、海云庵、黄台路等历史文化街区资源;有萝卜会、元宵山会和糖球会等民俗文化资源等等。

  幸福之基:民生保障普惠百姓

  新的市北区常住人口已过百万,占市内三区的一半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区,更是名副其实的中心城区。原来两区公共资源难以统筹利用、社会管理难以统一协调,在一些民生保障政策方面也不尽一致。两区合并不但将实现更好地发展,最终更将广为惠及人民群众,这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正以深切的民生情怀和深厚感情,不断化解群众遇到的各种具体忧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有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快乐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社会的向心力、凝聚力,共同携手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顺民意新市北区有利于推行统一的民生保障政策,进一步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有利于从整体上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区服务水平;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公共资源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厚民生新市北区有利于拓展人口和产业承载空间,疏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密度,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质功能。同时有利于精简机构编制,理顺行政管理体制,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行政资源的统一规划和有效配置。

  安民忧新市北区有利于突破原有行政区地域不大、政策不同的制约,让更多的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统筹推进危旧房改造,进一步缩小南北差距、做优做美东岸老城,全面提升青岛老城区形象。

  实干今天,才能兴邦。在这片创新改革前沿的热土上,新市北区任务繁重而艰巨,前程光明而美好,正担当起历史与现实赋予的时代使命,掣动青岛“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新引擎,勇当建设海洋强市的扛鼎先锋,实现跨越式增长,托起青岛磅礴、壮丽的明天。丁 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