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年刚满30岁,外表帅气。他的工作是驾驭世界上最先进的载人潜水器,生理、心理为此都经受过常人无法忍耐的考验。他是我国潜海最深的人,创造了我国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他是付文韬,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潜航员,2012年他潜入7062米深的海底,完成了一份“不可能的任务”。
成就
6年创造我国深潜新纪录
欢迎来到7062米深的海底!这个深度,曾是我国潜航员无法企及的。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出现,历史注定要被打破。对于“蛟龙”号上的“80后”潜航员付文韬来说,这一年也就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他不仅成为我国潜海最深的人,还当选了十八大的党代表。
白皙帅气的面孔,平稳谦和的语调,刚满30岁的付文韬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沉稳。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潜航员管理办公室见到他时,刚从外地返回青岛的付文韬脸上还挂着一丝倦容,然而一说起“老战友”“蛟龙”号,他的言语中散发着自豪的味道。“我们在一次次突破历史中创造历史,见证从零起步到如今达到世界上同类型的载人潜水器中最大下潜深度,我们做到了!”
从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驾驭世界最先进载人潜水器的潜航员,付文韬用了6年时间,其中艰辛或许只有他自己了解。2006年,大学毕业快一年的付文韬一边做兼职一边准备考研。一天,在校园散步的他,看到学校张贴出的中国大洋协会发布的载人潜水器潜航员选拔公告,这份公告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比照着招聘条件,付文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当时感兴趣的人不少,最后报名的却不多,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我国海底深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想到要下到几百米乃至几千米的海底去,大家都觉得风险太大。”付文韬说。
选拔
“小黑屋”待16小时练心理
进入选拔环节后,付文韬和其他的候选者经历了苛刻甚至严酷的各种测试。“印象最深的是抗压测试,把候选者关进高压氧舱中,舱内压力设定成相当于18米水深的水平,必须在里面撑45分钟才算合格。”付文韬说,在高压的环境下,耳膜一阵阵剧痛,差一点就受不了了,还是咬牙挺了过来,但很多人在这个环节就被淘汰了。
付文韬说,潜航员和航天员的心理测试考官是同一班人马,只是航天员对生理素质要求非常高,潜航员的选拔更看重心理素质。因为在深海海底,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是合格潜航员的基本素质。
“为此,我们还接受了专门的心理素质测试,在一个狭小、漆黑的模拟空间,除去身上所有物件,持续呆了16个小时,以测试心理耐力和承受力。”付文韬说,这种测试叫“坐小黑屋”。因为在“蛟龙号”舱内狭小、封闭的空间里,面对深海漆黑孤寂的环境,长达16小时的苦坐,容易出现“幽闭症”,会因为恐惧导致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很多人落选不是身体不够矫健,是心理素质不过关。”付文韬说,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与另一名潜航员唐嘉陵一道接受了复杂而系统的潜航员培训。
“最开始我们不是天天去体能拉练,而是和技术人员一起,了解潜水器知识。白天一起学,晚上看专业书,一天时间基本都在学习。”付文韬说,从船舶、液压、机械、电子和潜水器材料等基本理论课程,到“蛟龙”号各个部件的原理、构造,两人“啃”下了足足有一米多高的教材。
紧张
7000米深海考验身子骨
付文韬说,下潜深度的增加也将延长他们在海底作业的时间,这就对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下潜到7000米的话,一来一回路上的时间就要7个多小时,再加上海底作业的三四个小时,从进舱到出舱可能要在水下呆十几个小时。”
为备战7000米海试,付文韬和同事前期都进行了系统地准备,包括体能训练以及心理辅导。从今年3月份开始,付文韬就和同事一起奔赴无锡试验基地,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已连续试验下潜了26次,以不断调整“蛟龙号”的综合性能及自己的身体、技能状态。“为应对漆黑一片的海底,我们设计了灯光,但下去后发现实地情况与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有时太强的灯光反而不容易看清海底状况。”付文韬说,这一次,“蛟龙号”全身配备的17盏灯都进行了精细的调整,会更加利于海底作业。有了这些灯的配置,他们在海底可看清15米远的地方。
经过一次次对体能和心理素质的考验,付文韬也越来越有信心,然而真正接到7000米级海试的任务时,他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压力来自于风险:7000米深海,潜水器外面的压力能将人瞬间挤碎,这考验着“蛟龙”的“身子骨”,而且海底漆黑冰冷,底泥细软、吸附力强,如果被海底的软泥吸住上不来怎么办?为防范万一,付文韬和同事还是提前准备好各种自救措施,万一遇险,抛弃一些潜水器上的设备增加浮力上浮,如果不小心被渔网绊住将通过释放浮力块,使用长达9000米的应急缆绳脱险。
海底“观光”发现新物种
“从1000米、3000米、5000米,再到7000米,下潜过程中,深度表不断增加的数字,意味着我与地面世界的距离。这个时候,舱体内一片安静,不时有水压迫舱体发出响声,这种下潜有点像黑了灯、慢速向下坠的电梯。”付文韬说,下潜的过程中,他们要靠声呐系统探知哪有鱼洞、哪是坑、障碍物在哪,以便避开。
“海面是28摄氏度的话,水下1000米就像吹着电扇,3000米时就像在空调房,等到5000米像进了冷柜,而在7000米时,人就像光着身子睡在南方冬季的房间里一样阴冷。”付文韬说,在这样的极度深寒里,却潜藏着一个个 “热液区”,每个热液喷口像一座座火山或者烟囱,它们可能毫无征兆地喷出高达700摄氏度的热水。
“海平面下200米,海水颜色变成极度深蓝,到300米就已经变成漆黑一片。”海底生物的多样性让人赞叹,通体火红色的大虾,动作缓慢而优雅的鼠尾鱼,长得像土豆一样的海底锰结核……刚满30岁的付文韬已经19次下潜,他也见识了海底世界的奥妙神奇。“这有一点像海底观光的游客,算是潜航员的特权吧。”付文韬有点小小的得意。
“没想到在7000米级能遇到这么多生物,有镶金边的多足虫,我们还抓了一只半透明的海参。”付文韬说,“蛟龙”号坐底后前行了三四十米,就看到了这只半透明的大海参、从没见过的小白虾,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生物。为了捕捉到更多的深海生物,他和同事用生鱼肉制成一包诱饵,带到了7000米的水下。
果然,过惯了寡淡生活的深海生物,对这包从天而降的美食特别感兴趣。后来一些大的甲壳类生物、狮子鱼和许多不知名的深海生物,全都聚集了过来。这也是付文韬在历次深潜中,看到深海生物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一次。付文韬不好意思承认,那次让海面上的战友急得跳脚的“意外”,完全是由于人类的好奇心引发的。“我和同事完全被外面的景色迷住了,以至于忘了和上面联系。”
就在上个月,经过科研人员进行DNA检测,证明付文韬从深海海底带回的海参是新物种。“生物的适应性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大家原以为海底7000米没有生物生存,但是我们发现不仅存在,而且很多,这为未来生物研究提供了鲜活的资料。”付文韬笑着说。(记者 刘海龙)
2012日子对话
记者:你对今年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付文韬:非常满意。
记者: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2012年,会是什么?付文韬:“蛟龙”潜深海。记者:你对2012年的日子,有什么不吐不快的话吗?
付文韬:太忙了。
记者:对于明年,你有怎样的心愿?
付文韬:希望“蛟龙”号能为祖国的海底科研做更大贡献。
2012·现象
2012年6月,“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完成了7000米级海试下潜任务,其中在6月27日的第五次下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并在海底发现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多样性存在。安全、圆满、超额完成了海试预定的全部试验任务。“蛟龙”号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