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玻璃,会有怎样的未来?
当下,“美丽中国”已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词汇,其内涵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将为降低全社会总能耗而长期努力,而在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到三分之一,为此,国家已将节能作为建筑业每年都要推进的强制性工作,大力倡导绿色建筑,这意味着,这一领域真正的“绿色公司”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在我市黄岛区有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其历经十余年寂寞坚持、最终淬炼而成的光伏真空玻璃,在创新水平与节能效果方面走在了全球前列。“实施多年的创新驱动战略,使我们在真空玻璃还不能被市场所接受的情况下持续研发,如今这一产品已走向成熟,并且适时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青岛亨达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成伟信心满满。
哪怕是一块玻璃,也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找到价值,前提是它要有足够的创新内涵。
绿色设计获国际大奖
前段时间,在布鲁塞尔欧洲议会大厦举行的2012第二届世界绿色设计论坛上,青岛亨达玻璃公司与苹果公司、宝洁公司等企业一起领取了“绿色设计国际贡献奖”,而我市这家绿色公司的成名之作正是真空玻璃。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真空玻璃还十分陌生,因为迄今为止,全世界能够量产真空玻璃的企业不过三家,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对于节能减排日益迫切的追求下,在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烈期许下,这一全新产品将替代多年来大行其道的平板玻璃、中空玻璃,成为绿色建筑节能领域的新宠。
青岛中德生态园是我市按照高点定位、生态优先原则打造的高端生态园区,目标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示范意义,该园的一期工程检验中心参照国际最高建筑标准,决定引进亨达玻璃公司的真空玻璃产品,而这也是该公司在真空玻璃重点应用项目上获得的“零突破”。“不仅如此,包括中德生态园项目在内,今年我们一举拿下了国内三个重点应用项目的订单!”刘成伟兴奋地告诉记者。
什么是真空玻璃?其被誉为世界上第三代节能玻璃,具有优越的隔热、保温、隔声、防结露性能,能耗仅为中空玻璃的三分之一。据业内人士测算,国内建筑未来如果都采用真空玻璃,每年至少可比使用中空玻璃节约600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6亿吨;全球范围内如果均采用真空玻璃,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
更重要的是创造市场
在彼得·德鲁克看来,那些凤毛麟角的企业之所以杰出,不仅在于它们能够创造出划时代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凭借自身努力创造出顾客和市场。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刘成伟组建攻关小组,并与中国建材科学研究总院等科研单位合作,投入数千万元,进行长达十余年的真空玻璃研发,2003年产品初步成型,2010年走向成熟,其间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立项,并建成中央财政资助的唯一一条真空玻璃产业化示范线、世界上第一条年产50万平方米的真空玻璃连续化生产线。及至现在,亨达玻璃公司已在该领域拥有近20项专利,参与制定了世界首部真空玻璃行业标准,全套生产设备的研发填补国际领域空白。
然而,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跨度里,真空玻璃却在全球市场上无法找到立足之地,根本原因就是与平板玻璃、中空玻璃相比,生产成本、销售价格要高得多。但是,刘成伟坚信这一产品的未来。“实际上,最早研发出此类产品的是国外一家企业,可那时候正值该国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大规模建设的高峰早已过去,这种产品没有了市场,后续研发因此陷入停滞。”
对于真正的革命性产品来说,只要有了适宜土壤,今天的凋零,或许就是明天的繁盛,渐渐地,全球玻璃行业排名第三的法国圣戈班公司、排名第四的美国嘉迪安公司陆续来青寻求合作,电器领域的GE、伊莱克斯等电器巨头纷纷将真空玻璃用于高端产品配套,真空玻璃的顾客与市场,被亨达玻璃公司坚忍地创造了出来。
城镇化面前的发展空间
截至目前,我国建筑领域每平方米建筑物要比上世纪80年代节能65%,但这样的节能标准只相当于德国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能耗指标超过2倍。
今年4月,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明确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国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目前,我国已有600个项目拿到了绿色建筑标志。而按照相关规划,到2014年,国内所有政府投资的项目都要取得绿色建筑标志。使用更先进的节能玻璃,已成为打造绿色建筑一道绕不过的槛。
“在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中,门窗能耗占到一半左右,而玻璃占到门窗约70%的面积,因此,要提高建筑节能指标,提升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成为关键。按照国家不断提高的建筑节能标准,每年节能玻璃的使用量至少在1亿平方米,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每年的城乡新建房屋面积将大量增加,真空玻璃的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刘成伟表示。(记者 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