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青岛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使广大城乡居民学有优教、劳有应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早日建成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围绕这个话题,我市相关行业人士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提升办公部门服务水平
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卞建平说,从单项政务改革,到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实现“一站式”办理,到修订《青岛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我市近年在推进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的路上,一直积极前行,卓有成效。
“政府决策是政府实施有效管理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其科学与否已成为决定政府行政管理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卞建平说,新一届市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强调“市政府及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同时,还对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程序作出了具体规定。
如何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务公开,参与监督权力?卞建平表示,要突出抓好“三个创新”。创新发展常态化“网络在线问政”活动,推动政府工作与网络民意的良性互动,强化市政府部门回应责任。创新发展市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从制度上保障落实公众参与权和监督权。创新发展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挂牌督办重点建议提案,实施重点建议提案“三方面复”,推动重点建议提案转化为服务城市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切实措施。
推动普惠型养老服务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赵军说,“老有颐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青岛是一个已经提前步入了老龄化的城市,60岁以上的人口在未来五年将达到20%的比例。为此,实现“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跨越,不但要思想认识到位,还要措施谋划到位,更要行动落实到位。
赵军认为,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应当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任务,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来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更多的老年消费产品,提供更优质的老年服务、医疗保健,特别是精神抚慰方面的服务。
展望未来养老工作。赵军表示,市第11次党代会确立了“千万平米”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养老基础设施100万平方米。今后我市将瞄准国内同类城市一流水平,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政策体系、规范运营管理和加强行业自律同步推进,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促进养老服务水平的扩量提质。到“十二五”末,我市养老床位将达到5万多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2张,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水平将位居全国前列。
从行政管制转向公共服务
市综治办指导处处长江志浩说,作为一名从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机关干部,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新论断,进一步认清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坚定了在党领导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江志浩认为,应坚持民生优先,牢固树立经济社会统筹兼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观念,把民生工作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努力使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着力从源头上统筹社会管理。坚持服务为先,重点在推动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信息网络等服务上下功夫,在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深化平安青岛建设上下功夫。应当坚持基层在先,树立固本强基思想,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着力从基础上夯实社会管理。
针对社会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江志浩表示,下一步,要实现从行政管制到公共服务的理念创新,在社会管理参与主体上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让更多民众成为参与主体,并通过体制机制建设,搭建民意诉求、利益表达的平台与渠道,全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
全力打造就业“幸福工程”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卫国说,“就业优先”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非常重要: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外贸出口特别是加工贸易增速下降,这些影响了企业用工,就业压力加大。但今年以来,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10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7%,较去年同期下降0.1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6个百分点。部分行业用人需求旺盛,从人力资源市场看,纺织、印刷、食品、批发零售、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用工需求同比增长,反映出这些行业发展良好。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带来新的失业,但转方式调结构将催生新兴行业,我市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从长远看有利于扩大就业。“今年我市制造业吸纳就业同比降低3.2个百分点,服务业吸纳就业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制造业与服务业吸纳就业比例呈现一降一升,这一变化也是积极培植新的就业增长点的缩影。”刘卫国表示,下一步,我市还将继续落实放大积极就业政策效应,加快转变就业增长方式,着力调整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完善就业与经济发展协调互动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统筹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等六方面重点工作,确保全市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完成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