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青岛就在全市推行过垃圾分类试点,但分类试点在实施几个月后宣告“夭折”。2011年1月1日起,青岛在市内四区的小区、农贸市场 、学校等单位选定了16个点进行试点垃圾分类,却仍旧是举步维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垃圾分类难以进行下去?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我们下楼时经常随手带着家里的垃圾,下楼后将其扔到垃圾桶里。这些垃圾都去了哪?一些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垃圾是否被合理利用了?记者从垃圾产生的源头一路追到垃圾填埋厂,揭开生活垃圾的“回收之旅”。
居民 哪个桶开着盖往哪个桶扔
11月27日上午,宁夏路田家花园小区的王先生在搬家,家里不要的瓶瓶罐罐、破布废纸等,装了满满三大方便袋。“就这点东西,卖不了几块钱,还得跟收破烂的讨价还价 。”王先生说着顺手拎着几袋垃圾下楼 ,门口有两个垃圾桶,颜色都一样,王先生手一甩就将三个垃圾袋一起扔进了其中一个垃圾桶。两个垃圾桶里的垃圾非常杂乱,有塑料袋、菜叶等不可回收的,也有一些矿泉水瓶、玻璃杯等可回收的垃圾。
当天下午,先后有两个拾荒人员来到王先生所在的小区,将王先生丢掉的一些水瓶、纸壳等可以卖钱的东西挑走。王先生装垃圾的袋子被翻来翻去,很快就破了。
王先生所扔的垃圾是全市所有生活垃圾的一个缩影。11月27日,记者走访岛城多个小区发现,绝大多数居民习惯把所有垃圾装一个袋里,哪个垃圾桶开着就扔进哪个,很少有人观察垃圾桶上的标识。
环卫 一股脑全倒进垃圾车
11月27日晚上7时左右,一辆垃圾清运车停在了小区门口,两个环卫工人将盛有王先生家垃圾的垃圾桶放在垃圾车上,车辆自动将桶内的垃圾倒进车厢内。垃圾清运车满了以后,很快被运到垃圾转运站。
市南清洁环卫总公司孙副经理告诉记者,在经过居民自分、拾荒人员捡拾、环卫工人挑拣后,大部分可以卖钱的废弃物已经被挑走了,“但居民家里的厨余垃圾和普通垃圾仍然混在一起,运到转运站以后,需要经过压缩处理,将里面的水分压缩出来,然后送往市里的转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