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拼会赢,敢为人先”,是泉州商贾形象的写照。在青岛也聚集着3万多泉商群体,12年来他们都有一个家:青岛市泉州商会。
青岛市泉州商会创建于2000年,为青岛市最早创立的异地商会,后经民政局登记注册,成为具有法人代表的社团组织。现有会员企业近400家,主要涉及水暖阀门、陶瓷建材、服装鞋业、电子通信、建筑装潢、地产开发、珠宝、木材、茶叶等领域,总投资超400亿元。
搭建平台,营造会员之家
青岛市泉州商会成立后,即建立会所、组成办事机构,制定章程和规章制度,开设商会网站等,许多同志把商会当做自己的家。现商会已成为会员联谊集会的中心,畅谈乡情友情的场所,交流共谋发展的平台。随着商会影响力的提升,会员不断增加,队伍不断壮大,会员企业已经从最初的15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近400家。
服务维权,为会员办实事
服务维权是商会的立会之本,也是商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此,商会聘有常年法律顾问,免费为会员提供法律维权服务。如法律咨询、修改合同、代理诉讼,以及仲裁案件等,避免和挽回会员的诸多损失。
另外商会还联手有关单位,为会员提供快捷方便的汽车维修、订购机票、健康查体、计生妇检等服务,并募集善款50多万元救助部分有应急需求的会员,深受大家好评。
内引外联,会员长足发展
为拓展发展空间,商会多次组织参加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会,并协助青岛市有关部门南下泉州招商引资。使“宝龙”、“福兴”、“百宏”、“贤俊龙”等诸多海内外泉商企业入驻青岛,并大多发展良好。再如像水暖阀门、陶瓷建材以及木材、茶叶等,其市场份额都占据岛城半壁江山,还出现了共同融资、参与入股、合作办厂、联合开发的好势头。泉商企业已成为青岛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又一个亮点。
建立支部,增强商会活力
为在商会中加强党建工作,泉州商会于2007年成立党支部。在青岛、泉州两地党委的领导下,泉州商会党支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现入党积极分子有40多名,经过5年来的培养考察,经上级党委批准,已有11名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商会党支部的建立,对于提升商会的凝聚力,保证商会的健康发展和配合完成商会的中心工作任务,起到积极的作用。
争先创优,打造泉州品牌
为提升商会活力,打造泉州商会品牌,泉州商会经常开展诚信经营、行业自律、工商、法律培训教育,并连年坚持开展以“树形象、创效益、做奉献”为主题的争先创优活动,对涌现出来的优秀企业和先进个人披红戴花,宣传表彰。
通过以上教育和活动,造就了许多优秀企业家和热心商会工作的积极分子与乐于奉献的“爱心使者”。对此,商会及时将他们推荐进入青岛和泉州两地政协和工商联组织。他们有的入了党,有的成了两地的政协委员和工商联的副会长、常委、执委。
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是泉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商会成立后,积极参与扶贫、救灾、助残、助学、拥军等社会公益活动,总捐资捐物达1000万元,并出现捐资百万位家乡修路、建学堂和奉献300多万元的“助医金”为岛城送健康的典型,而更多的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无名英雄。最近,青岛泉州商会又在筹备成立慈善光彩事业基金会,弘扬慈善文化,发扬慈善精神,为社会多做贡献。
青岛泉州商会成立至今已近12年了。12年来,商会先后荣获青岛市光彩事业先进集体;青岛市先进社团;青岛市五好商会;青岛市非公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集体;山东省春蕾爱心单位;山东省五好商会。面对新的明天,青岛市泉州商会将继续努力,为青岛、泉州两地的健康发展,再创新业,再谱新篇。
泉商聚集,共建大青岛
追随泉州人的足迹,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
泉州最早闻名于海上贸易,起源于南朝并发展于唐朝,到了宋元时期,泉州已成为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享有“东方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的盛誉。
有着“世传商家”基因的新一代的泉州人,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于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纷纷在家乡兴办民营企业。为了拓宽市场,他们还把营销大军散播到全国各地,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青岛,自然成为其开拓市场的首选地之一。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一批泉州人因推销开始结缘岛城。
当时到岛城的泉商,大多背着简单的行囊,肩挑手提,走街串巷,上门推销瓷砖、水龙头、茶叶、服装等泉州商品。这些来到岛城的泉州商人,很像是一群群迎着春风起飞的春燕。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架起了泉州和青岛之间的商贸往来。
凭着吃苦耐劳、爱拼会赢的精神,当初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生意,却形成了后来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泉商为自己赢得了一片蓝天。本版撰稿记者 刘文剑
岛城建材行业泉商是龙头
勤劳智慧的泉州人,经过数十载拼搏,现在投资遍布岛城。涵盖了陶瓷建材、水暖阀门、服装鞋业、电子通讯、五金机电、建筑装潢、地产开发、钢材、珠宝、食品、茶叶、医院等领域,总投资超40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年提供社会就业3万多人。
作为泉州传统的陶瓷建材、水暖阀门占据岛城半璧江山,是当之无愧的老大;服装、鞋业遍布齐鲁大地;玛丽医院开创岛城多个第一;移动传媒一枝独秀;福兴拉链挺进全国前列;宝龙广场四地开花;世贸第一高楼也将屹立岛城……泉商企业为青岛的快速发展增添了一个个新亮点。
精神内涵决定发展进程
泉商的创业激烈和鼓舞了很多人,那么泉商的精神是什么呢?不少学者对此有深刻见解。
“闽商自唐宋开始活跃在海外贸易活动中,至明清之崛起与兴盛,在这一过程中,福建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条件孕育了福建文化的特质,同时也促成闽商特有的性格特征。泉商是闽商中的佼佼者,闽商固有的性格特征,也正是泉商典型的性格特征。”闽商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文波博士认为,泉州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团结进取、爱拼敢赢的精神,以及充满灵性的经商头脑和渗透于血液中的市场意识,使他们成为中国经济大潮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刘文波看来,以泉商为主体的闽商,其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重商务实观念。原先福建人民缘于生计被迫入海从事贸易,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包括泉州在内的福建沿海一带的人们的价值观念造成了冲击,人们从业观念上不再局限于农业,重商逐利更为人们所崇尚。
●开拓拼搏精神。缘于宋元时期海外贸易与明清时期犯禁下海走私的传统,以泉州商人为主体的闽商更富于“爱拼敢赢”的商业冒险精神。因此,泉商普遍信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崇尚“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三分本事七分胆”,更具开放和向外开拓意识。
●恋祖爱乡情结。移民的传统使福建人民更重视血缘与地缘的关系,在商业经营中习惯于以血缘与地缘为纽带组建商业网络,采取家族经营模式发展壮大企业。同时,在事业有成后,乐于回馈桑梓,致力于家乡建设。
●兼容并蓄心态。福建文化是古越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融合而成,而且,地处东南沿海,无论是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还是清代五口通商口岸,都更易于接触外来文化。多种文化的交接使闽商具备兼容并蓄,善于学习的开放心态。
“泉州人,个个猛,泉商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由于一向都置身于海洋文化的惊涛骇浪中,从来处变不惊,爱拼敢赢,并使自己获得顽强的生存能力。泉商精神就是一种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样的泉商精神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历经2000年的历史洗礼而逐渐形成的,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泉商的发展进程。”刘文波表示。
上一篇:青岛市政府召开第11次常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