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十六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来源:中国政府网2012-11-12 15:29:41字号:TT

    坚持不懈提升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

    党的十六大以来交通运输发展述评之五

    2002年到2012年,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黄金十年。

    如果说十年交通运输的跨越式发展写就了一本行业的恢弘巨著,那么安全发展就是挺立于书脊,支撑着发展的鲜明主题。

    如果说十年交通运输脱胎换骨的变化绘就了中华大地的锦绣经纬,那么安全发展就是暖人的墨彩,铺陈出以人为本的底色。

    科

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首先是尊重生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此,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坚持不懈地提升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

    科学发展首先是安全发展。安全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安全发展,才有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质量、发展的效益。杨传堂说,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三个方面安全工作。一是交通安全,就是要认真做好民航运输、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等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质量安全,就是要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确保不出现重大施工事故和豆腐渣工程;三是政治安全,就是要坚决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干部职工队伍清正廉洁。

    水上安全冲得上去 救得下来

    刚刚过去的10月28日,是三亚渔民王东夫妻难忘的日子。那天,受台风“山神”影响,他们的渔船在三亚西鼓岛附近海域遇险,夫妻俩被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救助直升机救起。直升机落地的那刻,夫妻俩留下了热泪!

    十年间,海事、救捞与各搜救中心织起一张严密的水上安全网。专业救捞队伍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挽救了31094名遇险人员的生命,使1631艘中外籍船舶转危为安,获救财产总价值达787.4亿元。

    这组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数万个家庭的悲喜重逢、转危为安,这一切得益于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得益于救捞体制改革建立的国家专业救助队伍和专业海上打捞队伍;得益于我国水上安全监管水平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特别是交通运输部牵头建立的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国家、省、市三级应急救援体系正在发挥的越来越大的作用。

    “真没想到,12395电话这么灵,打了一个电话,在他们的帮助下,只用了50分钟,搁浅船舶就恢复通航了。”安徽“池州化011号”船的船长这样说。在沿海,在内河,“123救我”(12395)成为广大船员熟知的救命电话。

    实现海洋平安和谐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交通运输行业始终高度重视海上人命安全,2008年,交通运输部修订发布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重新明确了各部门在海上搜救方面的职责,2009年又完善了《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十年间,我国建立了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快速反应的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和救援体系。2001年至2011年,全国等级以上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次数、死亡失踪人数年均下降7.45%和5.07%。2011年,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在我国搜救责任区成功组织搜救遇险人员19711名,搜救成功率达96.7%。截至2011年年底,防抗台风工作实现连续八年中国籍运输船舶人员“零死亡”。

    道路安全守护生命 放心出行

    “别看这个小小的防撞护栏,它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哪。” 重庆的周林师傅想起三年前的惊险一幕仍然心有余悸。2009年5月28日,周林师傅开车在北渡大桥转弯处发生事故,车翻到了桥下。幸运的是,由于公路安保工程中建设的护栏及桥栏杆的阻挡,车上驾乘人员只是部分受轻伤,安装在公路上的波形梁护栏成为了生命的保护神。

    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提醒乘客注意安全……面对车外飞物重击,“最美司机”浙江杭州长运的吴斌用生命最后一刻诠释了交通运输人保障公众安全出行、放心出行的责任和担当。

    推进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建设,制定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系列标准,建立道路客运安全告知和货运受理环节检视制度,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危桥改造、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十年间,回首交通运输人在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大道上阔步前进的身影,一个个场景感天动地,一张张捷报振奋人心。低温雨雪冰冻肆虐时刻,交通人顶风冒雪上路作业,只为了人民群众平安回家;特大地震泥石流灾害降临,一支支保畅队伍紧急出征,只为给灾区人民群众带去生的希望;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广大交通运输干部职工坚守一线,做好服务和安全保障。

    安全发展是衡量一个行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确保出行安全是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正式成立;2011年7月,《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2009年7月,武警交通部队成为国家公路交通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地方交通部门依托公路养护及道路运输企业,初步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哪里最紧急,哪里最需要,就冲向哪里!十年间,交通运输人用行动用速度打通了一条条生命之路,用忠诚和热血定格了一个个留存人们心间的记忆。

    质量安全百年基业 以人为本

    质量安全重于泰山。交通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十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交通运输行业对质量安全的孜孜追求,精细化、标准化施工方式成为主导,先进的施工工艺得到广泛采用。

    以人为本,追求本质安全是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安全发展的共识。

    美国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就仿佛一条缆绳,我们每天都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从2010年开始的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树立本质安全理念,让标准化的安全作业成为一线人员的“安全习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降低作业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安全风险。

    甘肃武罐高速公路在隧道二衬台车上安装摄像探头,为所有隧道施工人员配备芯片安全帽,实现对进出洞人员的跟踪定位管理;湖南汝郴高速公路利用“电子眼”对全线重点、危险部位的137个监控点位实行全过程、全天候的远程视频监控,增强了安全管理的时效性;云南大丽高速公路在隧道内安装“逃生管”,配备应急食品箱,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南京四桥N3标以安全帽编号作为识别码,设立“一站式”台账……

    2011年开始的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和“平安工地”建设一起,为实现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事故总量的目标,推进行业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构筑了防火墙。

    在建设规模保持高位、建设任务不断加重、施工风险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交通运输建设领域2010年全年事故死亡人数首次控制在100人以下,2011年全年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低于全国建筑业平均水平。

    安全发展任重道远 永恒主题

    没有安全,发展就没有意义;没有安全,发展就不可持续。

    十年间,交通运输人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用一个个追求完美的细节,向人民群众证明:让公众安全出行、放心出行,是交通运输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成效最大、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时期。但是创造奇迹不等于大功告成,建设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不断推动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依然是行业的奋斗目标。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公路应急救援体系不能适应要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和农村渡口渡船等还存在薄弱环节。我们应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新挑战就是新机遇。我们要在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目标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杨传堂部长“坚持不懈地提升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的要求,以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出发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构建全行业的风险管理体系,重点加强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内河危险化学品运输、渡口渡船、桥梁隧道等领域安全监管,构建覆盖全国干线公路的气象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公路应急救援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放心出行保驾护航。在工程建设领域,高度重视并做好质量安全工作,建设放心工程、百年工程。让安全的主旋律在交通运输全行业唱得更响更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