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社评:十八大前的“意外”增加了中国政治弹性

来源:环球时报2012-11-01 16:56:44字号:TT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将在整整一周后的星期四开幕,中国上下为迎接这次大会所做的各种准备进入高潮。重视这次大会,准备就很细致,北京等多地警方誓师确保大会期间治安安全,北京市的100多万志愿者也将参与对治安的保障工作。

    一些人在网上对如此细致的准备提出异议,如今这样的不同声音已经很容易听到,但准备工作仍会按原有计划继续布置推行。至于是否应“更加放松些”,不准备那么细,那更多是中国社会治

理的问题,而与十八大的核心内容无关。

    十八大非常重要,不仅将完成中共领导人的代际交替,还将确定中国未来10年的改革方向和重大国策。这样的大会,中国多年才遇一次,它的重要性会以中国的方式向社会层层传递,甚至在某个局部形成一定的“紧张感”。这个过程很难通过政治布置把所有环节串联起来,它更多就是国家真实状态的呈现。

    有人说关心十八大的只是上层。错。民间对十八大寄予的关注其实同样高。今年以来民间对十八大的谈论无处不在,甚至经济和社会生活节奏也与党代会有了某种互动的默契。开好十八大绝对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愿望。

    为十八大营造良好氛围,确保它的顺利召开,比潦草筹备这次大会,在当下中国大概是相对更自然的事情。这是中国政治传统甚至社会及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北京的警察们大概两三年前就会猜到,他们在十八大期间会加很多班,其他省市的人也会猜到届时进京会比平时“管得严些”。对这一切感觉特别不适应的人,未必不是少数。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不喜欢“意外”,尤其是不喜欢在大型盛典期间“出意外”。把事情做得完美些,是中国人的下意识追求。但这不意味着中国政治真的就“担不起事”。今年很多事都是“意外”,按说它们哪个都“不该”在党代会之前出,但它们出了就出了。它们一度带来不适和紧张,但最终结果是增加了中国政治的弹性。

    做这么多准备,就是为了大会有一个好的环境。但如果治安等方面在大会期间还是出了纰漏,那又能怎么样?小事可能会受到比平时的更多重视,但只要真的是小事,它就成不了大事。

    十八大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时代举行的党代会,怎么筹备怎么开,其实也是中国社会一份颇新的经历。社会有各种建议和议论也很正常。这样的言论活跃在当下中国会围绕每一件大事出现,而且它们的出现强度会同事情的重要性成正比。

    还是大会的内容更重要,历史未来记住的也必将是它的内容,而围绕大会的准备细节将很快被忘却。

    中国社会的多元化进程会带来舆论面貌的不断变化,这是国家政治层面及公众层面都必须逐渐适应的。中国社会的前进不会再是整齐划一的齐步走,但大的阵形仍在,潮流和方向不会改。党代会对全社会的召唤和凝聚比过去更重要和关键,在未来的一段日子里,它无疑是中国公共生活的最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