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区 新生活 新期待——胶南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整洁靓丽的居住环境,便利贴心的公共服务,井井有条的社区管理——这一切已不是城市居民享有的专利,如今在胶南,正在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使广大农村人口也享受到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拥有78%农村人口的胶南,一直将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农村人口的切身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施村庄“五化工程”、进行城乡环境
胶南按照“社区园区共建,兴业富民同步,建设管理并举”的总体要求,以多村社区建设为主,按照每个社区3000—5000人、服务半径1.5—2公里的规模,结合村庄布局、产业特点、片区改造及重大项目建设等实际,将980个行政村规划为183个新型社区,大体划分为集聚型和服务融合型两种,这两种类型又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其中,城中村改造型社区24个,小城镇聚集型18个,功能区整合型18个,龙头企业带动型 (产业集聚型)19个,中心村辐射型68个,合村并居型36个。目前,全市计划新建的20个集聚型社区已全部开工,并且建成了26处社区服务中心,其中灵山卫街道朝阳山社区、滨海街道凤凰社区等6个集聚型社区列为青岛市示范点予以重点培植;30个服务融合型社区的服务中心陆续开工建设,部分已经建成,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骄人成绩。
高标准打造宜居幸福社区
珠山文苑社区是一处典型的集聚型社区,地处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核心区域,安置了张家村、黄石圈等5个村800多户村民。社区占地154亩,总投资4.5亿元,总建筑面积18.67万平方米,预留村集体发展用房2.96万平方米。目前,多层安置楼已交付使用。为了使居民住的更加舒适,以珠山文苑社区为中心,将服务半径外延1.5公里,辖生活居住、文化教育、商贸服务三大功能分区。建成社区管理服务机构办公场所3000平方米,含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民俗展览馆等7大服务机构,群众可一站式享受费用缴纳、卡证办理、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物业管理、治安调解等37项便民服务。实行人性化的惠民保障政策,回迁村民每人每月可领取生活用品和失地农民保险,为失地农民解决了无生活来源的难题。如今,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在未来5年内,总人口预计将突破8万人,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果。
在乡镇建设服务型社区,为居民提供各类生产生活服务,使得居民自发地逐渐向中心村集聚,已成为乡镇社区建设的一种模式。丁石洼社区是由原丁石洼、王家洼、滩头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的。丁石洼村在经济建设、居住环境等方面都走在周边村的前列,对周边村庄起着示范带动作用。根据党员和村民意愿,先成立联村党总支,接着制定了合并三个小村的方案,得到了各村村民会议的支持,随后水到渠成地将丁石洼、王家洼、滩头三村,合并设立丁石洼社区。丁石洼合村并居后,开展生产生活服务,亮化绿化美化环境,社区面貌大变样,尤其是为社区村民提供统一灌溉、统一耕种、统一收割、统一覆膜、统一脱粒的“五统一”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并为村民节约了不少的费用支出,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以产业为引领统筹解决农民就业难题
社区建好了,农民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便利了,就业又成了摆在政府和百姓面前的头等大事。为此,胶南创新社区建设模式,做到早规划、早安排、早受益,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将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全盘考虑,按照“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的要求,根据资源环境和区位特点,因地制宜,发挥产业优势,放活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社区采取直接投资、土地入股等手段,推动农民就近就业、就地转移,走出了一条统筹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新路。
以现代商贸金融区为发展目标的大卢家疃社区,地处城市中心区,总面积876亩,是城中村集聚型社区,转移安置大卢家疃、西卢家滩等五个村庄,1715户、6299人。社区沿北京路两侧规划建设了以商业贸易、休闲娱乐、居住办公为主导功能的千米商业街区,着力发展餐饮、零售、娱乐等三产服务业。目前,北京路西侧大卢安置区配套建设的13700平方米商业网点、东侧光大银都项目25939平方米商业网点、泰发槟城项目30061平方米商业网点已基本建成,年底投入运营;北京路西侧星河城项目10700平方米商业网点正在建设。在考虑社区今后的集体经济收入时,商业网点的建设预留了村集体发展用房,建成后将按照比例分配给各村,作为社区稳定的收入来源和今后发展的动力。与此同时,规模化的商业网点可提供1000余个就业和经营性岗位,社区周边浓厚的商业氛围也给居民租赁房屋、增加收入提供了便利。
张家楼镇丁家寨蓝莓产业社区是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建设的服务融合型社区,社区实现了产业在社区中集聚发展、群众在社区里就业致富。据介绍,该社区覆盖10个村2056户,总面积17.05平方公里。社区依托沃林农业(青岛)有限公司建设万亩蓝莓产业园,居民将土地租给公司种植蓝莓,同时在蓝莓园区打工,既实现了土地的保值增值,又可在家门口再就业。截至目前,万亩蓝莓产业园已流转土地8000亩,栽植蓝莓6200亩,带动参与蓝莓种植农户580户,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此外,以旅游业为发展目标的北高家庄社区,以服务保障西海岸经济新区核心功能区建设为主的华山社区等一系列统筹居住、生活、就业的新型农村社区正在建设中。 “团队式服务”将社区职能落到实处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逐步融合、群众认可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推进器”就是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胶南按照“社区化管理、团队式服务”模式,以服务群众为切入点,积极组织开展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互助服务,提高了群众的认可度。
在胶南市泊里镇河东社区,社区居民只要携带身份证,就可以到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测血压、做心电图等免费查体。在泊里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镇卫生院抽调的大夫和护士团队常年坐诊,为群众免费提供基本医疗、慢病随访等优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像河东社区这样,胶南已建成包含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社区服务中心147个。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筑面积一般在500—3000平方米不等,都设便民服务站、社区组织办公室、计生服务室、卫生室、警务室、幼儿园、文体活动室及室外活动场所,配套相关服务器材设施。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团队包括镇直部门干部、大学生村官、各村村干部和其他社会力量。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胶南整合镇机关干部、“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干部、公安民警、农技人员、乡土人才、社区医生、农村教师、水电工、信贷员以及志愿者等力量,组建社区服务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互助服务、市场服务等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目前,该市已成立服务团队183个,团队成员2190名,其中,行政管理服务人员1314名、公益性服务人员328名、经营性服务人员438名、志愿者服务人员110名。目前,各社区均建立了包括社会矛盾隐患、计生管理、社会保障、重大事项等八大项内容的管理服务台帐,化解矛盾纠纷900多起,开展便民服务2.1万多人次。
胶南还创新干部工作模式,建立社区服务体系,将1/3机关干部留在镇、街道,2/3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把政府公共服务“打包”送到农民身边。建立社区干部“双定双考”制度。选派部分镇机关干部到社区“专职”工作,同时安排在镇职能站所和特殊岗位上的干部到社区“兼职”工作,实行“一人双岗双责”和“一人兼多个社区的某项工作”,在社区定职责、定目标,进行工作目标考核和干部考察。由“群众到机关办事”转变为“干部送服务上门”,让群众感受到了“干部在群众身边、群众在干部心中”。通过创新管理,党委政府、各种组织、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保证了农村社区的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利用社区这个平台,开展为民服务,使过去分散的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形成了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和市场服务相结合,各种组织、全体群众广泛参与的局面,提高了社区服务的水平与质量。让村民感受到社区建设的好处,享受到社区建设带来的便利。
从今年开始,胶南市财政将每年安排1亿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对各镇、街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以奖代补。对新开工建设的集聚型社区和新型社区服务中心,由财政拨付启动资金,鼓励先行先试。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步伐将更加坚实有力,农村百姓正迈向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上一篇:青岛向人人病有良医健康城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