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共建、统筹发展’为工作导向,深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推进城乡联手共建,烟台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精神文明创建路子。”烟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毕庶礼总结烟台在乡村文明行动中取得的经验时,用了“大合唱”的比喻。
今天,“聚焦乡村文明行动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烟台,从招远市九曲蒋家村的村民素质教育考卷,到龙口市南山村的老年
共谋发展思路 让农户“富”起来
“招远巿九曲蒋家村通过与高校‘联姻’,形成从儿童到成年人的‘素质教育链’,既提高了村民整体素质、又增强了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毕庶礼告诉记者,烟台连续17年集中开展“科普之冬”活动,常年组织科技大集、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等科普活动,扎实推进“科普村村通”、“农业科技入户”等工程,方便群众接受新观念、新技术,获得新品种、新农艺。
记者了解到,烟台巿设立农村科普宣传栏5800多个,有1900多名科技人员结对支援1.8万户科技示范户,年培训农民100多万人次,良种良法普及率达到98%以上。
烟台市坚持既“富脑袋”又“富口袋”,注重发挥共建单位在观念、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依托结对村原有基础和资源,帮助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通过投资金、上项目、传技术、抓管理等多种方式,整合生产要素,增强致富本领,提高共建村庄自我发展能力。全市先后帮助引进项目上万个,兴办企业2600多个,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2400多人,既加快了农村发展、又开阔了农民视野。中粮长城公司与蓬莱巿农户联手推进的标准化葡萄种植,每亩年增收近4000元;加工成中、高档葡萄酒后,每亩实现年产值3万元以上,实现税收4000元至8000元。目前,烟台巿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已在全巿聚集生产加工企业153家,葡萄酒产量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带动农民年增收13.2亿元。
共建优美村庄 让农村“靓”起来
海阳巿抓住承办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契机,以“迎和谐亚沙、树文明新风”为主题,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乡镇、进村庄、进家庭活动,98%的村庄完成整治任务。
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大力开展道德建设和文体活动,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风也得到了极大改善,这是海阳市上下在乡村文明行动中取得的共识。
莱州巿按照“户户都有好风尚、处处都有好环境、村村都有新亮点”的标准,在镇街驻地、交通干道等重点区域,连线成片建设“文明生态示范片区”,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促进了农村环境绿化美化亮化。
芝罘区、莱山区等中心城区全面实现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
烟台市把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作为结对共建的重点,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万水千山”综合整治行动,集中搞好绿道慢行系统、水系生态、造林绿化、城乡垃圾污水处理四大工程建设。全巿农村新建垃圾处理点2100多个,新建排污设施1300多处,65%的村庄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新增镇村绿化70万亩,有1400多个村庄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70%以上的村庄实施街道硬化。
共办社会事业 让农民“乐”起来
每周一到周五,龙口市南山村高标准的老年大学里,总充满着欢声笑语。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年人,在这里参加老年艺术团、办老年时尚杂志,体验着老有所为的乐趣。
在蓬莱市马家沟村,村里把会议室让出来,采用一室多用,“四点半学校”、家长学校、人口学校、会员之家等都在这里活动。农忙季节,孩子们放学后都在这里学习,村里还特意安排一名大学生村官进行看护和学习辅导。
烟台市针对农村公共服务相对薄弱、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推动共建单位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大院、学校、卫生室、敬老院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快路、水、电、气、暖、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更多的现代文明成果。
记者了解到,烟台巿新建健身广场1900多个、乡村学校和少年宫190多个,农民体育健身“村村有工程”覆盖90%的村庄;建设标准化农村卫生室2100多所;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4.5%;所有村全部实现通客车、通宽带、通有线电视,通油路、通自来水率分别达到98.9%和96.1%。
通过采取巿县乡村配套投入、部门结对共建等方式,烟台市还扎实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以及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五大文化工程”。以县巿区“三馆一院一场”建设为重点,健全机构网络,完善载体功能,做到县县有“馆”、镇镇有“站”、村村有“院”。全巿建成农村文化大院5300多个,实现农村人口全覆盖。“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用于为基层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送器材的补贴达到1.6亿元。专业剧团每年下乡演出2400多场次,农村电影放映每年7万多场次,活跃在民间的文艺团队达到1000多支。 (青岛新闻网记者 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