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散,圣火渐熄。伦敦奥运终于在一片掌声和赞美中结束。而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看,伦敦盛会留下的奥运遗产,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也不无让人反思的方面。
从物质遗产看,英国看似取得了丰收。按照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说法,在未来四年,奥运将给英国带来130亿英镑的红利。以对民生最重要的就业指标为例,在五分之一英国大学生难觅就业岗位的时候,奥运给英国提供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
伦敦奥运
在闭幕式时发表的书面讲话中,伦敦市长约翰逊就颇为感慨地总结说,伦敦的奥运遗产超越体育本身,因为大量的投入促进了东区“复兴”,为“当地社区带来了最急需的新工作岗位和房屋”,交通变得通畅,投资正源源而来。颇值得一提的是,奥运村的很多住房,将在奥运会后转为公租房。
但盘点伦敦奥运物质遗产时也要看到,伦敦尚笼罩在奥运热潮中,四年130亿英镑更多只是政治家的估算;“后奥运经济”,既包含有奥运带来的商业良机,也包括奥运退潮后的昂贵后续开支。
尽管伦敦未雨绸缪,近半数场馆都是临时建筑,但体积依然庞大的“伦敦碗”,以及其他多个重大建筑,如何得到有效利用,如何不成为政府的负担,依然是伦敦需要面临的一个巨大考验。
伦敦奥运的精神遗产,其实用这次奥运的口号“激励一代人”即可概括。志愿者展现了他们的奉献精神,运动员展现了他们的拼搏风采,伦敦总体展现了它的开放心态。世界为此欣赏到了奥运带来的精彩和激情,这无疑将成为激励一代人的巨大动力。
卡梅伦在盘点精神遗产时就表示,人们通过积极参与奥运会,愿意对社会承担更多责任;而英国健儿取得的上佳成绩,将是给予英国人的巨大精神鼓励。为了让这种遗产得以继承,英国将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在未来四年,每年给予优秀运动员1.25亿英镑资金支持。
但在为伦敦奥运喝彩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此次奥运会存在的种种瑕疵: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组织工作不到位,“乌龙事件”迭出;争议裁决问题严重,让有些比赛失去应有精彩等等。
有些问题,涉及国际体育运动的内在机制,与伦敦本身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这给世界展现的却是五环旗下的双面伦敦:它不仅仅只有热情,它也有冷漠;它绝不会仅仅只想奉献,它更要索取;它既展现了现代英国的自信和成就,但不无老大帝国远去的傲慢、偏见和失落。所有这些,汇诸到一点,那就是:伦敦奥运不乏亮点,但不是一次完美的盛会。有些奥运遗产,将在历史长河中永久闪光;但有些,尚有待历史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