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7月19日电(刘蕾)20年前,邓小平南方谈话宣告启动新一轮改革。20年来,青岛港不断深化改革,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始终牢记国有企业的政治、经济、社会责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不断创新创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成功之路。青岛港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也因此荣膺“改革之星——影响中国改革20年20人”。
国企的担当
常德传说,青岛港作为国有企业,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当好共和国的“长子”、祖国母亲的“孝子”和社会中流砥柱,当好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排头兵,义无反顾地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以港兴市的重担。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港坚持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创造了百年老港跨越发展的辉煌业绩。吞吐量从2000万吨增长到3.7亿吨,增长了18.5倍;集装箱从1000多标准箱增长到1300万标准箱,增长了1万多倍;上缴税费从149万元增长到去年的27.1亿元,增长了1818倍。连续6年蝉联中国企业效益200佳,荣膺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十一五”期间,完成吞吐量14.5亿吨,创造了1450亿元的GDP和1700多亿元的海关入库收入来源,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同时,青岛港忠实履行“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的使命,积极参与国防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有企业的社会担当。
抢占发展制高点
青岛港始终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瞄准国际航运市场船舶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抢占发展制高点。先后建成投产了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原油码头、矿石码头和一流的煤炭码头,在一片荒沙滩上建起了一座三亿吨大港。今年以来加快董家口港区建设,加快老港区转型发展,打造邮轮母港。目前,在董家口港区已建成1个30万吨级矿石专用接卸码头和1个20万吨级矿石专用转水码头以及配套的铁矿石堆场。“十二五”期间,将在董家口港区再造一座三亿吨大港。
同时,坚持“质量、服务、信誉是港口的生命线”,把品牌优势和服务意识内化为每名职工的共同品格,“诚纳四海”服务品牌成为“中华港口第一服务品牌”。
青岛港还努力抢占效率制高点。集装箱装卸“振超效率”连续8次打破世界纪录,铁矿石接卸“孙波效率”连续18次刷新世界纪录,开启了装卸效率“秒时代”;用仅占全国港口1.3%的码头岸线干出了全国港口6.9%的吞吐量;打造了“五级管理格局”,集团机关仅用56人管理着一个世界第七大港。在2007年召开的世界港口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青岛港用几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港口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管理效率还是生产效率都居世界港口先进水平。
让职工成为改革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常德传说,青岛港把造福职工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始终坚持“改革就要想方设法使职工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以更高的素质成为企业和国家的主人”, 把职工视为企业发展的真正力量所在,让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让职工当家作主。把职工“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标准,不断拓宽民主管理渠道,逐步建立起20条民主管理渠道,确定了 40项公开内容。多年来,职工代表上万件提案,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广大职工对港口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不断加强。
让职工有为有位。年年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比武,让职工更有学头、更有干头。全港从过去77%的职工、12000多人只有初中以下学历,发展到现在的以6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和7000多名技术工人为主体的高素质职工队伍,60%以上的技术工人都成为了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远远高于发达国家30%的平均水平。
让职工有幸福、有尊严。千方百计为职工保岗位、保饭碗,先后转岗分流上万人次,没把一名职工推向社会,还为社会创造了53万个就业岗位;农民工与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同权,一个单子发钱,一个食堂吃饭,一个平台培训。港口人才辈出,许振超从一名普通装卸工成长为新时期产业工人杰出代表、全国人大常委、十七大代表;农民工皮进军光荣当选为十八大代表。(完)
上一篇:邮轮母港经济时代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