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节会类 > 正文

国羽金花备战时拒接家人电话 从小遭受魔鬼训练

来源:辽沈晚报-- 2012-07-19 14:37:54 字号:TT

于洋,这位来自鞍山的姑娘,自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就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关于她身上的故事,人们再熟悉不过。 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在即,本报记者走访了她在鞍山的家。通过于妈妈和于爸爸的讲述,在于洋身上又破解了很多秘密。比如,于洋这个名字是谁起的?在她小的时候,于爸爸是如何训练她的?于妈妈给孩子写的成长日记,都记录了哪些内容?

妈妈拍板定名字

于洋出生于1986年,包括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土生土

长的鞍山人。不管是现在还是于洋出生的时候,别说全国,在辽宁省,起名叫“于洋”的人都是一抓一大把。于家给这个可爱的小家伙起名叫于洋,这里面还有许多故事。

于妈妈周丽告诉记者,“孩子刚出生不长时间,家里人张罗给她起名字。我有点记不清了,孩子的第一个名字好像是她的大姨给起的,但我们总觉得还差点什么。第二个名字是孩子爸爸起的。 ”这时,坐在旁边的于爸爸接过话,“我起的名字叫于秀萍,女孩子嘛,秀气点。 ”不过,这个名字也被于妈妈给否了。都不合适,最后于妈妈自己来,给孩子起名为“于洋”,就是妈妈的这个拍板决定,于洋这个奥运冠军的名字到现在叫得如此响亮!

为什么定下“于洋”这个名字?于妈妈说:“在我小的时候,有个演员叫于洋,他是个大人物,很有名,我希望我的女儿于洋长大后也能像这个演员一样出名。 ”稍微年长的人对于洋这个演员不会陌生,当时,他在电视里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演的角色都比较正直,我喜欢这个形象。人家于洋这个演员是男的,我给孩子起名时,也没考虑这是男孩名还是女孩名。 ”

定下于洋,于妈妈说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家里人都管孩子叫小鱼儿,于洋的洋,代表水,我们都希望她在海洋里自由地遨游。 ”

爸爸特殊训练法

起名字是妈妈的决定,说到于洋的运动天赋,就要专门说说于爸爸了。在学生时代,于爸爸就爱好体育,凭借在跑、跳、打篮球、投掷等多方面的才能,于爸爸入选了校队。显而易见,于洋是继承了爸爸的衣钵,不同的是,当时受困于年代影响,于爸爸没有从事专业体育而已。

在于洋10岁左右,她开始学习打羽毛球(微博)。到现在,于家人还记得孩子启蒙教练张强的话,“家长帮孩子练好体能,技术上的事我们教练管。 ”对体育颇有心得的于爸爸开始了对孩子的“魔鬼训练”。每天于洋正常训练完,于爸爸都给她加量。具体方法是,于爸爸从鞍山市体校骑车回家,于洋在后面跑,到家里,于洋就像刚刚洗完澡,全身湿透。第二天早上四五点钟起来,于爸爸带着于洋爬山,做蛙跳,一年四季从来不间断。想想当年的狠劲,于爸爸说,“要想孩子出息,必须多付出。如果跟别人同样的练习方法,孩子不可能超过人家。我对羽毛球不太懂,但体育方面我还行。所以于洋爆发力好,就是小时候打的基础。”

让一个10岁的孩子接受这般残酷训练,于洋能坚持下来吗,于爸爸和于妈妈动摇过吗?“孩子一点都没叫苦,好像练上瘾了,从来不反驳。我女儿上小学时成绩就好,即便她不打羽毛球,上学也会非常优秀。 ”对孩子的韧劲,于妈妈很是骄傲。但背后,她可没少掉泪,“我不敢当孩子面哭,怕她受不了。她爸骑车带孩子训练,孩子后面跑,她爸前面边骑边流泪,心疼啊! ”

基础打得牢,于洋很快就冒尖了。1998年左右,她被省体校看中,而且,在队里,她总能以小打大,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饱含深情的日记本

现在,让于爸爸和于妈妈确切地说出孩子具体哪一年得了什么荣誉,他们都记不清了。不过,在于家的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日记本格外厚重,这些都是于妈妈一笔笔记下的于洋成长史,里面饱含着深情、泪水,甚至是血水。

拿着日记本,于妈妈专门讲述了一段于洋在省体校的生活。从鞍山到沈阳,这是于洋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远离父母。于洋父母都是工薪族,周中正常上班,只有到周日才休息,只要到休息日这一天,哪怕家里有再重要的事、再忙的事,于妈妈从来都是早上出门,8点多赶到沈阳。

每次来到大院,于妈妈的多半天时间都是在重复劳动:给于洋洗衣服,刷鞋——当时于洋在队里属于小字辈,队友们有时候把鞋和衣服让于洋帮忙清理,所以,一上午,于妈妈都是在洗水池里给于洋和她的队友清洗日常物品。到了中午,于妈妈还要出去给于洋买一些水果和个人物品。下午,于妈妈还要抽空探望一下于洋的教练,这一圈下来,于妈妈就要回鞍山了。“我离开沈阳回鞍山,每次于洋都挺坚强。但我听她队友说,我一走,她就到宿舍的床上哭。我坐火车回鞍山,心里想孩子,想着想着就流眼泪了,我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哭,要不然别人还认为是不是有病啊。 ”于妈妈说到这段往事时,泪水已经打湿了她的眼眶。

让于爸爸和于妈妈欣慰的是,于洋成长的每个经历,都有贵人。她的启蒙教练,和于妈妈的关系就像亲姐妹一样。在大院,于洋的教练叫白丽华,怀揣感恩的心,于妈妈告诉记者:“白指导没少费心,于洋去国家队之后,我每年都去看她。但前些年她去新加坡了,她的孩子在那里发展。我真想和白指导再聚聚啊。 ”

小时常捡别人衣服穿

现在的于洋功成名就,但她骨子里的性格没变,于妈妈说,“孩子看着像男孩性格,但她的心思很细腻,而且,对穿戴从来都不挑。 ”

于洋小时候总是捡姨家哥哥姐姐的衣服穿,因为当时她家的条件都一般,“孩子在穿方面没有任何要求,都习惯了。 ”于妈妈说,“在鞍山市体校,不少家长给于洋衣服,他们都知道我家困难,他们孩子不穿的衣服都给我们。 ”

在大院的时候,于家依靠月工资供于洋已经很吃力了。迫于压力,于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做起小排档生意。有一次,于洋去南宁比赛,家长们坐火车去。回想起当年,于妈妈说,“我们当时没有坐票,在火车上三天三宿,晚上就打地铺,我身上被蚊子咬得都没有好地方了。 ”南宁之行一个月,于洋父母连吃带住,把排挡挣来的钱都花掉了。

也就是这次在南宁打比赛,于洋拿到了全国正式比赛的第一块奖牌。“于洋当时挺吃亏的,别人都比她高一头,以小打大,而且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比赛,她有点怯场。但她就有这股劲,像她爸,能吃苦、不服输、爱较真。 ”

备战时拒接家人电话

目前,中国羽毛球队在青岛集训,前段时间,通过电视报道,于洋父母得知球队去了一趟崂山,但大部队中,唯独没有于洋的镜头。于妈妈给于洋发了短信息后才知道,“她是在加练,体能教练跟着她。 ”其实,早在北京奥运会前,于洋就是如此。

于妈妈介绍说,“于洋不让我们打扰她,现在队伍在青岛集训,她总告诉我们,‘没啥事少联系,有特殊情况再打电话。’2008年奥运会,于洋给我们下令不要打电话,她连手机都关了。 ”当时于洋跟父母说,“你俩找不到我了,要是有事我给你们打电话,我一定要拿到这块金牌! ”最终,于洋终于圆梦,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她和搭档杜婧在北京奥运会上站到了最高领奖台。于妈妈说,“我想都没敢想,那阵子合计于洋能参加奥运会就知足了。 ”

首席记者 姚国繁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